[发明专利]光源以及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3543.8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徐梦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K9/68;F21K9/64;F21V13/14;F21V19/00;F21Y115/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以及 照明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光源以及照明装置,该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件以及平板光波导;发光组件包括激光光源以及反射组件,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光;反射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反射元件,反射元件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反射元件用于反射至少部分激光沿同一方向射到平板光波导中,并透射部分激光进入到下一个反射元件上;平板光波导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与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散射结构,平板光波导用于接收反射组件反射的激光,并通过散射结构将激光散射至出光面以形成面光源,其中散射结构远离平板光波导的入光面设置。通过提供上述光源,能够将激光进行逐步分散,从而扩大光源面积,减少散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件相比于发光二极管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发散角度小的优点,容易实现高效的光波导耦合。但作为室内照明领域,高光功率密度反而会带来眩光、发光面积过小、亮度过大、人眼危害等安全问题。
作为替代方案,如果采用微小功率器件(如Micro-LED或Micro-LD),阵列排布降低单位面积发光功率以构成光源,则容易产生由于管芯数量增多而导致的系统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以及照明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光源散热需要高、光均性较差以及强度过高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件以及平板光波导;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激光光源以及反射组件,所述激光光源用于发射激光;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光路上,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反射至少部分所述激光沿同一方向进入到所述平板光波导中,并透射部分所述激光射到下一个所述反射元件上;所述平板光波导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散射结构,所述平板光波导用于接收所述反射组件反射的所述激光,并通过所述散射结构将所述激光散射至所述出光面以形成面光源,其中所述散射结构远离所述平板光波导的入光面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数量为一个,所述散射结构包括一结构的散射体,所述平板光波导包括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散射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数量为一个,所述散射结构包括一散射体,所述散射体与所述平板光波导入光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贴合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光波导相对的两侧,所述散射结构包括一散射体,所述第一侧面上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散射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发光组件数量为四个,且设置在所述平板光波导四周,所述散射结构包括一十字结构的散射体,所述第一侧面上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散射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荧光转换层,所述荧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平板光波导的出光面上,用于将所述激光转换为照明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率随所述反射元件距所述激光光源的距离增加而依次增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板光波导的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增透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泵叶轮及其降噪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锡锭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