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43112.1 | 申请日: | 201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1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又平;梅雪飞;杨胤铎;刘明俊;陈晶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F3/04 | 分类号: | H05F3/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敏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品 电荷 注入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绝缘套筒(1),所述绝缘套筒(1)内穿设有刷状电极(2),所述绝缘套筒(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开设有阶梯通孔(3.1),所述绝缘套筒(1)的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的阶梯通孔(3.1)内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刷状电极(2)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上开设有安装孔(4.1),所述刷状电极(2)的两端分别穿出绝缘套筒(1)向外延伸与对应的安装孔(4.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状电极(2)包括导电杆(2.1),所述导电杆(2.1)的周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布置的放电针(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两端贯穿安装板(3)向外延伸与安装架(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的两端套设有垫圈(6),所述垫圈(6)位于安装板(3)与安装架(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正极电源(7)和负极电源(8),所述正极电源(7)通过第一导线(9)与其中一部分的刷状电极(2)相连,所述负极电源(8)通过第二导线(10)与剩下另一部分的刷状电极(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9)与第二导线(10)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线(11);所述第一导线(9)上设置有第一开关(12),所述第二导线(10)上设置有第二开关(13),所述第三导线(11)上设置有第三开关(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筒(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绝缘套筒(1)呈十字形布置;
所述安装板(3)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安装板(3)上对应开设有四个用于嵌入安装绝缘套筒(1)的阶梯通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包括中空的圆筒架(4.2),所述圆筒架(4.2)的内部设置有横向杆(4.3)和竖向杆(4.4),所述横向杆(4.3)和竖向杆(4.4)呈十字形固定布置,所述横向杆(4.3)和竖向杆(4.4)上对应各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刷状电极(2)的安装孔(4.1),所述横向杆(4.3)和竖向杆(4.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柱(5)的中心孔(4.5)。
9.一种油品电荷注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油品电荷注入装置执行,包括如下步骤:
1)将油品电荷注入装置嵌入金属管道(15)内,同时在安装架(4)的外侧设置绝缘定位管(16)将其固定,金属管道(15)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管道(17)与上游输油管道(18)、下游输油管道(19)相连接;
2)将第一导线(9)和第二导线(10)分别穿过设置在金属管道(15)上的导孔(20)与对应的刷状电极(2)相连接;
3)根据油品所需的电荷,控制第一开关(12)、第二开关(13)以及第三开关(14)的开闭,通过刷状电极(2)向油品内注入正电荷和/或负电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品电荷注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需要带正电的油品时,闭合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控制第一导线(9)与第二导线(10)均与正极电源(7)接通,刷状电极(2)向油品内注入正电荷,得到带正电荷的油品;
当需要带负电的油品时,闭合第二开关(13)和第三开关(14),控制第一导线(9)与第二导线(10)均与负极电源(8)接通,刷状电极(2)向油品内注入负电荷,得到带负电荷的油品;
当需要净化油品时,闭合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控制第一导线(9)与正极电源(7)接通,第二导线(10)与负极电源(8)接通,同时在金属管道(15)中置入过滤网,即可实现油品的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31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水线产品信息码打印装置及其信息追溯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医用护理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