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速通信总线及其传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0471.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8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光亚;景波云;解祥富;徐高志;姜晓;叶纪青;陶力维;杨东;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G06F13/28;G05B19/042;H04L12/40;H04L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戴梦茹 |
地址: | 211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高速 通信 总线 及其 传输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速通信总线,包括主控设备和从设备,主控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过串行数据传输总线连接;串行数据传输总线有两路,一路用于传输所述主控设备向所述从设备发送的指令,另一路用于传输所述从设备向所述主控设备发送的应答数据;主控设备和从设备中均包括核心微控制单元,核心微控制单元连接两个RS485控制器实现全双工数据收发。设备中无需采用专用高速通信芯片,绝大部分现有设备在原有基础上再扩一个RS485控制器即可实现高速通信,改造成本低。还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速通信总线传输控制方法,通过在传输报文中设计特定转义字符以及增加补偿字节,使报文适合采用DMA方式进行传输,大幅提升总线传输速率。并设计了总线自恢复机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PLC的自动化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高速通信总线及其传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应用PLC的自动化监控领域,针对实时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加,这要求主控设备和IO设备之间具备极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尽可能减少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数据传输延时带来的控制误差。而传统的中小型PLC采用的低速通信总线已不能满足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部分大型PLC采用专用的通信器件满足主控和IO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但专用器件价格高昂,并且很多专用器件是定制开发的,通用性较差,不能很方便的集成到其它设备中。
在一些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工控系统中,主控设备和IO设备之间必须具有极低的数据传输延时,才能确保主控设备能够快速应答外部输入信号的变化,并以极短的时间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机构,以确保控制对象的动作误差满足系统需求。在这种工控系统中,要求主控设备轮询IO设备的周期小于5ms,因此一般采用大型PLC作为核心设备,主要是由于大型PLC的主控设备和IO设备之间一般采用专用的串行通信总线,传输速度极高。国际知名 PLC厂商如施耐德、GE、贝加莱等的高端产品,其主控设备和IO设备之间都是基于其独立研制的串行总线通信,并且采用了独立研制的通信芯片,总线通信速率高达一般高达 20~50Mbps。这些总线的通信协议是不对外公开的,并且通信芯片也不对外销售。而另外一些PLC厂商的产品则采用公开的Profibus总线作为主控设备和IO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总线是由西门子公司主导研发的,主控设备和IO设备都需要集成Profibus通信芯片,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2Mbps,一般也能满足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
无论是采用专用的通信总线或是公开的Profibus总线,这两种通信总线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其通信架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1)主控设备或IO设备的MCU和专用的通信芯片之间通过并行总线进行交互;
2)通信芯片负责将主控设备或IO设备发送的数据封装为符合串行总线传输协议的数据包,并发送到串行总线上;
3)通信芯片负责接收串行总线上的协议数据包并进行解析,若数据包中的地址与自身节点地址一致,则将协议数据包还原为发送端的原始数据包,并通过并行总线发送给自身节点的MCU。
Profibus通信芯片的价格已经接近低端PLC IO设备的物理成本,为PLC主控设备和所有配套的IO设备增加一块Profibus芯片,设备总体成本预计要增加。近50%~80%左右,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将大幅降低。
Profibus对外提供的接口是并行总线,需要PLC主控设备和IO设备的处理器具备并行接口,而低端PLC IO设备的核心处理器一般采用较低端的单片机或ARM处理器,本身硬件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多余的引脚用于并行通信,因此大多数IO设备要兼容Profibus的通信方式需要更换资源更丰富的处理器,并且还需要对设备的嵌入式软件进行较为复杂的调整。因此产品升级所需的时间和物理、人力成本都不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速通信总线及其传输控制方法,解决了通信速度和成本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04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