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流-气流-翅片联合散热的液压电机泵壳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3601.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冀宏;刘新强;孙飞;陈乾鹏;张贺;闵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18 | 分类号: | H02K5/18;H02K5/20;F04D29/58;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流 气流 联合 散热 液压 电机 壳体 | ||
液流‑气流‑翅片联合散热的液压电机泵壳体,包括壳体(1)、吸油口(2)、排气螺堵(3)、套筒(7)、冷空气过滤网(8)、第一组合密封件(9)、第一中空螺堵(10)、放油塞(12)、进气螺塞(14)、透气孔(18)、接线组件(19)、热空气过滤网(20)、第二组合密封(21)、第二中空螺堵(22),所述套筒(7)、冷空气过滤网(8)、第一组合密封件(9)、第一中空螺堵(10)安装于壳体(1)右下方,左下方设有进气螺塞(14);热空气过滤网(20)、第二组合密封(21)、第二中空螺堵(22)安装于壳体(1)右上方,构成进气排气气流散热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电机泵技术,尤其涉及液流-气流-翅片联合散热的液压电机泵壳体。
背景技术
液压电机泵是一种集成电动机、离心增压泵、液压泵等为一体的新型液压动力单元。其具有静音、高效、体积小、无外泄漏、人机友好等优点。符合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液压技术小型化、集成化、功能模块化的发展需求,是电动化液压发展方向的新型动力之源。由于高度集成,其内部电机、轴承以及液压泵关键部件处于重载高速运行状态,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排散,以保证电机泵高效可靠运行。
液压电机泵电机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会产生铜耗、铁耗和支撑轴承摩擦损耗等,而这些损耗的大部分将转化为热量,使电机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机性能。另外,集成的液压泵如叶片泵等,存在配流盘-转子、叶片-转子槽等摩擦副,也会产生较多热量,需要及时排出,否则将会导致电机泵过热。
现有电动机一般采用风冷方式进行降温,风冷仅从外部对电机进行冷却,而不能进行内部冷却。风冷不仅需要消耗能量,而且会造成电动机较大的噪声,存在人机不友好性。液压泵及系统的热量一般通过泵站中的冷却器进行集中冷却。
检索现有公开文献专利发现关于液压电机泵散热方面的研究有:(1)“液压电机泵中电机定子形状对电磁特性和温度场的影响[D]. ”(汪翔羚.兰州理工大学 . 2012),针对电壳体油冷却的机叶片泵进行了电机定子三维稳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其电机定子及壳体在负载情况下的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液压电机叶片泵电机定子温度最高点在定子绕组部分。(2)“翻车机液压系统油温高故障解析[J]”(李洋.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39(10):78-81.)从液压系统原理设计、工艺流程、维护保养等系统层面对液压系统发热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3)“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内风路优化设计[J]”(阚乃杰.防爆电机,2018,53(03):9-12.),在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中去掉内风扇和内风扇风路,并在机壳表面增加了 24 根散热筋,电机降温效果明显。
以上有关液压电机泵及液压系统热问题的研究为液压电机泵的散热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存在以下不足:
1. 已有壳体油冷却针对气隙浸油电机泵,而对于气隙非浸油电机泵,除了电机定子需要冷却外,电机泵壳体内电子转子组成的封闭空间空气发热也需要排散;
2. 系统集中散热对于元件的局部发热来讲不够及时和充分,电机泵局部发热集中,需要分布式散热和自主散热;
3. 已有电机泵壳体外部目前并没考虑热量散发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流-气流-翅片联合散热的液压电机泵壳体,通过一体化壳体的油冷、空冷和散热翅片的联合作用,及时充分排散电机泵内部产生的热量,对电机泵进行有效的热保护,提升液压电机泵本身散热能力和整体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