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8832.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孙森;陈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4;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软体 机器人 双稳态 软通断阀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软阀体;所述的软阀体包括外壳、第一通流管、第二通流管、隔板和褶皱挤压件;空腔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中部开设有让位孔;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第一控制腔的外端开设有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腔的外端中部开设有第二控制口;
所述的褶皱挤压件包括中间连接杆、第一端部压头、第二端部压头、第一褶皱管和第二褶皱管;第一褶皱管、第二褶皱管的相对端与隔板的让位孔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端部压头、第二端部压头与第一褶皱管、第二褶皱管的相背端分别固定;中间连接杆的两端与第一端部压头、第二端部压头分别固定;中间连接杆穿过隔板的让位孔;第一端部压头、第二端部压头的外侧面与第一控制腔、第二控制腔的外端分别形状对应;
所述的第一通流管穿过外壳的第一控制腔,且位于第一控制口与第一端部压头之间;第二通流管穿过外壳的第二控制腔,且位于第二控制口与第二端部压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活塞缸、电动推杆和控制器;活塞缸的有杆腔、无杆腔与外壳上的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分别连接;活塞缸的活塞杆与电动推杆的推出杆分别固定;电动推杆与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腔的形状为两端成圆锥形的圆柱状;第一端部压头、第二端部压头的外侧面均呈圆台状,且圆台的锥度与外壳内腔端面的锥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流管及第二通流管均采用具有弹性、能够伸缩的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阀体有多个;各个软阀体依次首尾相连;后一个软阀体内的第一控制口与前一个软阀体内的第二控制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活塞缸、电动推杆和控制器;活塞缸的有杆腔、无杆腔与位于首端的软阀体的第一控制口、位于末端的软阀体的第二控制口分别连接;活塞缸的活塞杆与电动推杆的推出杆分别固定;电动推杆与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双稳态软通断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第一通流管、第二通流管各自作为一个通断阀或节流阀接入软体机器人的气动回路中;
步骤二、当需要截止第一通流管或减小第一通流管的流量时,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运动,使得活塞缸的有杆腔的容积增大气压减小,无杆腔的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褶皱挤压件内的中间连接杆向第一通流管移动,第一端部压头与第一控制腔的外端端面挤压第一通流管,使得第一通流管被截止或通流截面积减小;
当需要截止第二通流管或减小第二通流管的流量时,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运动,使得活塞缸的有杆腔的容积减小气压增大,无杆腔的容积增大气压减小,褶皱挤压件内的中间连接杆向第二通流管移动,第二端部压头与第二控制腔的外端端面挤压第二通流管,使得第二通流管被截止或通流截面积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88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