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约束收缩高抗腐蚀的轻质树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870.4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6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福;马小兵;何雨涵;黄建涛;郝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8 | 分类号: | C04B38/08;C04B26/02;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约束 收缩 腐蚀 树脂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约束收缩高抗腐蚀的轻质树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组成:树脂体系(包括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并根据树脂的粘度添加适量的稀释剂)10.0%~18.0%、轻质多孔粗骨料40.0%~48.0%、砂15.0%~32.0%、粉煤灰4.0%~9.0%、废胶颗粒2.0%~15.0%、废胶粉0.2%~2.0%和短切纤维0.1~8.0%。本发明掺加了废胶颗粒、废胶粉以及轻质骨料,可以减少树脂混凝土早期的自由收缩和约束条件下的收缩;延长树脂混凝土中树脂的固化时间,增大树脂混凝土应力松弛,大幅度降低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及杜绝树脂混凝土早期的非荷载裂缝,解决了树脂混凝土早期固化收缩大引起的体积不稳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树脂混凝土的抗振动和吸能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约束收缩高抗腐蚀的轻质树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相关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化学池和酸池的溶液中,含有多种对水泥混凝土腐蚀的物质, 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生物酸、强酸等,都严重影响其所接触部位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 由于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易得、可随意造型、强度高、防火能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水 泥混凝土已经成为各种民用和工业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但由于这些工业污水池等工程服役 环境的严酷性,使得混凝土结构表面都需要进行防腐蚀处理,如涂刷防腐蚀涂料、粘贴防腐 蚀层等防腐蚀措施来保证其耐久性。但是由于涂层等有机物质,容易早期在涂层内形成一定 的应力,在服役期间,混凝土本体与有机物防腐蚀层在外界温度、湿度以及荷载等作用下导 致变形不协调,同时由于其自身性能劣化,一般在2~8年就会出现渗透、剥落等现象,需要 再次处理。维修处理一方面需要停止运营,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高昂的维修成本也会增加 企业的运营成本。
树脂混凝土是由树脂替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它原材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制成的混凝 土,其具有高抗酸、盐等腐蚀的能力。随着树脂的价格降低,树脂混凝土用于建造污水池等 需要高抗腐蚀性的工程,其性价比越来越好。但树脂混凝土中的树脂约占混凝土体积的1/5, 树脂在成链固化过程中,会产生大的收缩。目前的水泥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一般都远小于树 脂混凝土,但其在早期很容易出现裂缝。树脂混凝土体积收缩比水泥混凝土更严重,这一特 点将严重制约树脂混凝土的应用,特别是现场的大面积和大体积浇筑。因此,提高树脂混凝 土的早期体积稳定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可以进一步改善树脂混凝土抗振动和吸 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零约束收缩高抗腐蚀的轻质树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以解 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树脂混凝土中的树脂约占混凝土体积的1/5而造成的严重收缩、引 起在约束条件下树脂混凝土的内应力大的问题;同时改善现有树脂混凝土抗振动能力和吸能 效果。这将促进树脂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树脂体系、轻质多孔粗骨料、砂、粉煤灰、废胶颗粒、废 胶粉、短切纤维,树脂体系、轻质多孔骨料、砂、粉煤灰、废胶颗粒、废胶粉和短切纤维重量配比依次为:10.0%~18.0%、40.0%~48.0%、15.0%~32.0%、4.0%~9.0%、2.0%~15.0%、 0.2%~2.0%和0.1~8.0%,树脂体系包括树脂、固化剂、促进剂。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树脂具有高的抗腐蚀性,且热变形温度>60℃,是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环氧、 酚醛中的一种。
2.所述轻质多孔粗骨料为不同密度等级、不同材质的陶粒、多孔玄武岩的轻质、坚硬的 大宗、经济的材料,其破碎后的粒径<30mm,且级配良好。
3.所述砂为级配良好中砂;也可为陶砂,粒径范围为0.16mm~5.0mm。
4.所述的粉煤灰为II级粉煤灰与I级粉煤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8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