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002.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邱永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0/10;C04B18/16;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刘乾帮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水泥240‑300份、矿粉84‑108份、粉煤灰76‑92份、钢渣40‑76份、改性再生粗骨料670‑960份、改性再生细骨料270‑320份、河砂170‑240份、水135‑180份、VAE乳液60‑120份、外加剂7.2‑13.6份、增粘剂25‑46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S2:先将重量份的钢渣、VAE溶液加入容器中进行混合均匀,再将剩余原料加入进行混合,得到再生骨料混凝土,达到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碎砖、瓦、玻璃等进行破碎,再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制备混凝土的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占地和处理的问题,减少污染同时也节约能源。
与天然骨料相比,废弃的混凝土通过简单破碎后使得再生骨料棱角多,表面粗糙,同时再生骨料组分中还含有硬化水泥砂浆,再加上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造成大量微裂纹,导致再生骨料的孔隙率相比于天然骨料明显提高,密度偏小,因此,将再生骨料掺入混凝土中后,原骨料与砂浆、旧砂浆与新砂浆之间的界面结合较为薄弱,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达到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水泥240-300份、矿粉84-108份、粉煤灰76-92份、钢渣40-76份、改性再生粗骨料670-960份、改性再生细骨料270-320份、河砂170-240份、水135-180份、VAE乳液60-120份、外加剂7.2-13.6份、增粘剂25-46份;
改性再生粗骨料、改性再生细骨料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
S2:制备改性液,改性液包括粉煤灰、矿渣、水玻璃、水,粉煤灰、矿渣、水玻璃和水的重量比1.0-1.4:1.2-1.6:0.6-0.8:2.2-4.6;
S3:将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分别加入步骤S2中,使得浆液浸过再生骨料上表面,每隔20-30min进行翻搅一次;
S4:当再生骨料表面有水泥浆体凝结时停止搅拌,过滤再生骨料,滤去多余的浆体;
S5:在自然条件下将再生骨料风干备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粉、粉煤灰、钢渣中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起火山灰反应,生成C-S-H,使硬化水泥浆的空隙细化,提高了水泥浆与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界面间的强度,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钙,有利于混凝土在酸性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同时矿粉、粉煤灰、钢渣的加入,能够降低混凝土初期的水化热,主要是由于矿粉、粉煤灰和钢渣均呈球形,吸附水较少,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裂纹的产生;此外,矿粉、粉煤灰、钢渣的使用不仅节约了矿山资源,同时还降低了水泥生产总能耗,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此外,矿粉、粉煤灰、钢渣能够填充到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细骨料的孔隙中,使得混凝土的结构更加密实,减少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VAE溶液和增粘剂均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在混凝土中加入VAE溶液和增粘剂后,能够增加水泥浆体与改性再生粗骨料、改性再生细骨料的粘接强度,有效防止水泥浆体与再生骨科之间出现裂缝,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