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测大气压力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发射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4342.3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8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洪光烈;舒嵘;王建宇;黄庚华;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84 | 分类号: | G01S7/484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大气压力 吸收 激光雷达 发射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大气压力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发射机,发射机借助于庞德‑卓沃‑豪技术将连续波半导体种子激光器的波长主动稳定在HCN气体的R21和R22吸收线或乙炔Csubgt;2/subgt;Hsubgt;2/subgt;气体的R9和R8吸收线上;采用扫描‑保持‑泵浦方法,将种子激光注入光参量振荡器环形谐振腔、并锁定其腔长;光参量振荡器输出1529.4±0.6nm或1520nm±1.0nm波段内的双波长信号光,此信号光再经过倍频器转成764.4nm‑765.0nm或759.5nm‑760.5nm波段内的双波长激光脉冲,并且经过参量放大器放大此双波长脉冲能量,发射机最终输出波长稳定、能量较大的探测激光和参考激光;这些单元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发射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发射机系统在保证较高的发射脉冲能量的前提下,确保发射机的探测波长和参考波长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探测大气压力的遥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探测大气压力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发射机。
背景技术
大气压力是最重要的气象参数之一,目前能够观测地球表面压力的在轨运行的光学和微波遥感器很少,如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美国OCO-2和日本的GOSAT,POLDER等红外遥感器,其精度还不能达到世界气象组织要求的指标(1~2hPa)。
美国NASA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es,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C.LurenceKorb等专家,1983年提出基于氧气A吸收带凹槽,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压力的思想;Schwemmer等人于1987年阐述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原理,并采用闪光灯泵浦翠宝石(Alexandrite)激光器发射位于13160cm-1(760nm)附近的两个波长,以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了大气压力。1989年报道C.Laurence Korb等人在美国东海岸进行的地基或机载实验,据称获得过垂直分辨率30m、水平分辨率2km,精度2mbr的实验结果。但由于采用氧气的光声光谱的吸收池,作为发射光波长的参考基准,易受机械振动等干扰,波长的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所以持续稳定地工作存在困难。
在ASCENDS(Active Sensing of CO2 Emission over Nights,Days,andSeasons)计划中,为了精确测量CO2干混合比,也特别关注大气压力测量。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Mark Stephen,Michael Krainak,Haris Riris等人和Sigma SpaceCorporation的Graham R.Allan研究团队于2007-2013年连续报道他们以飞机为平台,激光发射机向下持续发出764.7nm附近的N个波长脉冲串,接收机接收地面对这些发射脉冲串的反射回波,多个脉冲串回波信号积累绘制出764.7nm附近氧气吸收谱曲线的凹槽片段(图1),可由透过率曲线计算出氧气的光学厚度随大气压力变化,即可反演地面大气压力。该系统的激光发射机由1528.8nm-1530.0nm连续波、单纵模半导体激光器、声光斩波器、C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周期性极化KTP晶体倍频器等部分组成。致命的弱点是单脉冲能量过小(<100μJ),用于飞机平台可以,对于空间应用是难以想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较高的发射脉冲能量的前提下,确保发射机的探测波长和参考波长的稳定性。稳定波长的所有措施都不是直接针对氧气A吸收带中764.4nm-765.0nm(或759.5-760.5nm)中间的两个波长,而是间接针对它们双倍的1528.8-1530nm(或1519.0-1521nm)中间两个波长。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用到探测波长的脉冲激光,和参考波长的脉冲激光,两个波长都位于氧气A带吸收光谱中764.4nm-765.0nm(或759.5-760.5nm)的温度不敏感片段,从该片段中探测波长和参考波长的空气柱光学厚度差,可求得大气柱压力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