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连续测温的中间包预热自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3412.3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8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邹世文;于小春;朱家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10;B22D41/01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连续 测温 中间 预热 自动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连续测温的中间包预热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三维定位方法在中间包内安装连续测温偶头;
步骤2、按照中间包目标温度预热温度1100℃-1300℃和中间包预热时间要求分成小火、中火、大火和保温四个预热区间,按照中间包耐材升温速度,设定分段目标温度区间,并对相应的预热区间设置目标区间温度和设定空燃比的空气过剩系数;
步骤3、采集连铸中间包车位置信号、预热点火装置信号和预热启动信号;
步骤4、当中间包位置信号达到“预热位”,预热点火装置打开并反馈点火管路预热介质流量大于10m3/h,预热启动信号收到,则开启预热介质阀门进行中间包预热;
步骤5、执行小火预热区间控制,设置8-12个分段目标温度区间,在设定的分段目标温度区间时间内,控制升温速度小于50℃/min,预热介质流量控制到Q1,若温度超Tn+Ta,则将流量控制到Q1;若温度一直小于Tn,则将预热介质流量持续控制在Q2,依据采用燃料的标准空燃比,设定空气过剩系数1.35-1.45,在对应的预热介质流量上控制预热空气流量;
步骤6、预热时间达到1/4X后,执行中火预热区间控制,设置8-12个分段目标温度区间,在设定的分段目标温度区间时间内,控制升温速度小于20℃/min,预热介质流量控制到Q3,在规定的1/4X时间内,若温度超Tn+Ta,则将流量控制到Q2,若温度一直小于Tn,则将预热介质流量持续控制在Q3;依据采用燃料的标准空燃比,设定空气过剩系数1.25-1.35,在对应的预热介质流量上控制预热空气流量;
步骤7、预热时间达到1/2X后,执行大火预热区间控制,设置8-12个分段目标温度区间,在设定的分段目标温度区间时间内,控制升温速度小于15℃/min:预热介质流量控制到Q4,在规定的1/2X时间内,若温度超Tn+Ta,则将流量控制到Q3;若温度一直小于Tn,则将预热介质流量持续控制在Q4;依据采用燃料的标准空燃比,设定空气过剩系数1.25-1.35,在对应的预热介质流量上控制预热空气流量;
步骤8、预热时间达到X后,执行保温预热区间控制,控制温度波动速度小于5℃/min:预热介质流量控制到Q3,在停止预热前的时间内,若温度超T+10°,则将流量控制到Q2;若温度一直小于T,则将预热介质流量持续控制在Q4;依据采用燃料的标准空燃比,设定空气过剩系数1.20-1.25,在对应的预热介质流量上控制预热空气流量;
步骤9、收到预热结束信号,自动预热过程结束;
所述步骤2按照中间包目标温度预热温度1100℃-1300℃和中间包预热时间要求分成小火、中火、大火和保温四个预热区间,按照中间包耐材升温速度,设定分段目标温度区间,并对相应的预热区间设置目标区间温度和设定空燃比的空气过剩系数,具体如下:
2.1设置目标预热温度为T和目标预热时间X以及空燃比空气过剩系数;
2.2依据目标预热温度T和目标预热时间X,按照小火、中火、大火和保温四个阶段设置不同阶段预热目标温度、预热时间和预热能源介质上下限;预热区间方法的设置,可以让在规定的时间内,保障中间包预热的升温速度,按照目前的耐材要求,烘烤升温速度控制在15-60℃/min,才能确保耐材不会出现开裂现象;
2.3在每个预热区间,依据能源介质阀门调控精度,按照目标温度区间和预热时间等分成8-12个具有目标提升温度Tn的时间段,设置定义每个预热区间的升温曲线;
2.4对8-12个小区间目标温度设置波动范围Ta为4-8℃,避免阀门的频繁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测温的中间包预热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三维定位方法在中间包内安装连续测温偶头,具体如下:
1.1在垂直距离中间包底部300mm-400mm,垂直距离中间包侧边600mm-800mm进行热电偶安装位置定位;
1.2热电偶位置安装伸出长度控制在160mm-1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34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成功率的结晶器高液位更换中间包方法
- 下一篇:生物质清洁燃料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