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9087.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吴兴旺;刘之烨;戴春发;王仕杰;吴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97/02;C08L91/00;C08K5/10;C08K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降解 吸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吸管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乳酸50~80%,聚羟基脂肪酸酯10~40%,竹粉3~12%,环氧大豆油1~2%,铝钛偶联剂0.3~1%,润滑剂0.1~1%,抗水解剂0.1~1%。其制备方法为:将竹粉和铝钛偶联剂搅拌均匀得到竹粉预处理料备用;在100~2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向聚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树脂混合物中依次加入环氧大豆油、竹粉预处理料、润滑剂和抗水解剂,搅拌均匀,形成聚乳酸混合料;将聚乳酸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设备中,挤出吸管管胚,管胚在牵引设备牵引下依次经水冷、风冷、除水和切割,得到生物可降解吸管产品。本发明的生物可降解吸管材料可以有效延长PLA吸管的降解时间,提供PLA吸管的力学性能,并有效改善吸管抑制有害菌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管产品是饮用各类饮料的用品,它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的饮食生活,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是,传统吸管材料通常为聚丙烯等,这些无回收价值又无法快速降解的塑料吸管的大量使用,给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基于此,人们开始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作来替代传统的聚丙烯吸管。
然而,聚乳酸材料因硬而脆、韧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现有塑料吸管的生产成型要求,造成聚乳酸吸管无法全面替代塑料吸管的困局。目前聚乳酸吸管主要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传统的聚乳酸吸管耐热温度低,保存环境温度超过60℃时,产品在短时间内快速降解造成吸管整体降解脆裂无法使用的现象,使得吸管产品还在货架期就失效,造成大量材料浪费,不利于环保性聚乳酸材料的推广使用;同时聚乳酸吸管产品生产储存过程中表面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聚乳酸吸管材料存在的力学性能差、耐热温度低易降解、储存过程中易滋生有害微生物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另外,还提供了一种该生物可降解吸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乳酸50~80%,聚羟基脂肪酸酯10~40%,竹粉3~12%,环氧大豆油1~2%,铝钛偶联剂0.3~1%,润滑剂0.1~1%,抗水解剂0.1~1%。
上述组分中,聚乳酸(以下简写为“PLA”)、聚羟基脂肪酸酯(以下简写为“PHA”)和竹粉为主要原料。优选的,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0~25万。聚羟基脂肪酸酯优选为3-羟基丁酸酯和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25万,冲击强度≥6KJ/m2。竹粉为粉料状,其粒径优选为150~200目,用于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刚性。
环氧大豆油、铝钛偶联剂、润滑剂、抗水解剂为辅助成分。较优的,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为6.0-6.5%,用于提高吸管的塑性、热稳定性,在加工中可改善吸管的回弹性和成型稳定性。铝钛偶联剂为市售的铝钛复合型偶联剂,用于改善竹粉和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提高吸管的综合性能。润滑剂优选采用乙撑双硬脂酸酰胺(以下简写为“EBS”),能显著改善树脂、填料的分散性,在加工中,可改善树脂的流动性,提高工效,使制品有光泽,色彩均匀鲜艳。抗水解剂可为聚碳化二甲胺、化二甲胺中的至少一种,可降低PLA/PHA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降解。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竹粉和铝钛偶联剂搅拌均匀得到竹粉预处理料,备用;
(2)将聚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酯加入搅拌机,在100~25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环氧大豆油、竹粉预处理料、润滑剂和抗水解剂,搅拌均匀,形成聚乳酸混合料;
(3)将聚乳酸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设备中,通过熔融、混炼、挤出吸管管胚,管胚在牵引设备牵引下依次通过水冷装置、风冷装置、除水装置和切割装置,得到生物可降解吸管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9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