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动态校准的称重叉车用称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4931.3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伟;连国庆;於建东;赵子恺;刘纪岸;张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力普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G01G23/01;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吴新鹏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校准 称重 叉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动态校准的称重叉车用称重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零点校准:货叉架不载物品,同时叉车带动货叉架提升的过程中,称重传感器持续检测叉车链条带动货叉架提升时的作用力,并且利用采集模块将称重传感器测出的称重信号采集起来,形成一组称重数据,再对称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算出零点校准数值;称重数据分析计算方法为:每次取值时向前取N个相连的原始采样值看成一个队列,并且对该队列数值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将平均动态称重数据中最高数值为最终零点校准数值。该称重方法能够利用称重传感器实现精确称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称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动态校准的称重叉车用称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相当大的份额,叉车作为在工厂内部运输货物的主要工具,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各国民经济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工具,目前叉车只单单应用于搬运过程,不具备称重功能,对于相当一部分货物需利用叉车将其搬运到称重处利用地秤进行称重,读取质量后再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这种方式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目前,公告号为CN2041510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度且安全的称重叉车,它包括连接外门架与货叉架的起升链条,所述起升链条与外门架的连接处设有带通孔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起升链条的末端依次穿过外门架、压力传感器的通孔后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压力传感器的下方。这种称重叉车虽然能够通过起升链条将称重货物的重量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上,并且在现有的文献和技术资料里,所有的观点和评价,都提到此种称重方式,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均为不可行,因为叉车门架的干扰因素非常多,如门架滚阻、油管弹性变形、货叉悬臂颤动、油缸内泄漏、阀芯内泄漏等非常多的因素,均会导致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最终信号非常不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1、经过起升过程动态波动以后,输出的信号还会小幅度的持续衰减,经过12h左右静置,会逐渐衰减至开始值的30%甚至更低的情况;
2、在相同重量情况下,多次称重输出的结果偏差非常大,最大偏差在±10%,个别车型会高达±20%,输出的值完全不能使用;
3、在研发过程中将技术重心转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检测精度时,经过3个品牌的不同新旧程度的叉车进行了数据测试,发现还是存在上述1、2的问题,因此结论为无法通过直接处理压力传感器输出值得到准确数据。
结合以上原因,如何利用压力传感器实现精确称重正是本申请所考虑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动态校准的称重叉车用称重方法,该称重方法能够利用称重传感器实现精确称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动态校准的称重叉车用称重方法,包括有零点校准:货叉架不载物品,同时叉车带动货叉架提升的过程中,称重传感器持续检测叉车链条带动货叉架提升时的作用力,并且利用采集模块将称重传感器测出的称重信号采集起来,形成一组称重数据,再对称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算出零点校准数值;
称重数据分析计算方法为:每次取值时向前取N个相连的原始采样值看成一个队列,并且对该队列数值进行算术平均运算,将平均动态称重数据中最高数值为最终零点校准数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称重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将货叉架插入物品至地面之间的间隙,直至插入到位;
S2、叉车通过带动货叉架提升物品的过程中,称重传感器持续检测叉车链条带动货叉架提升物品的作用力,并且利用采集模块将称重传感器测出的称重信号采集起来,形成一组称重数据,再对称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算出实际重量;
S3、叉车将物品放置到位后令货叉架与物品分离,同步完成物品的移动和称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力普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力普物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维度竞价系统及竞价方法
- 下一篇:基于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清洁能源融合智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