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2287.6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秦坤;曹云;张昕;袁璐;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张梦龙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bd 飞机 复杂 结构件 协同 设计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数字化领域,涉及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首先构建飞机结构件工装MBD模型;之后通过多Agent协同工作流完成工装MBD模型设计;本发明采用了多Agent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协同工作流程完成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以满足飞机复杂结构件快速准确设计协同的需求。Agent是指驻留在某一环境下,能持续自主地发挥作用,具备驻留性、反应性、社会性、主动性等特征的工作实体,多Agent(multi‑agent,MAS)技术的原理是由多个Agent组成,通过各Agent间相互协作,为完成一个共同全局目标,各Agent之间相互合作、协调、共享知识和资源并最终达到协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数字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机载产品向着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的转变。飞机结构件的研制和生产面临着工装质量要求高、研制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在飞机构件工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工艺、工装的刚度与强度、产品装配应力等众多因素,工装设计人员无法单独完成工装设计的复杂工作,必须同产品工艺、质量、装配仿真和检验等工作人员在设计阶段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工作。飞机构件工装的设计信息交叉密集,对协同设计的需求更为迫切。
目前在国内,通常在设计阶段实现协同设计主要是针对二维CAD设计文件,以制定的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为CAD软件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在通讯协议、一致性维护和并发控制的规则下实现了数据共享。随着基于三维 MBD(MBD,基于产品模型的定义)的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MBD技术是在3D模型中集成产品定义、公差标注、工艺信息、属性等非几何信息,将三维设计模型文件成为协同共享的唯一数据源的设计方法,导致先前的以二维 CAD设计文件作为协同的主要工作方式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基于MBD三维模型取代了先前的二维CAD设计文件成为协同设计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了多Agent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协同工作流程完成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的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以满足飞机复杂结构件快速准确设计协同的需求。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
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包括:
构建飞机结构件工装MBD模型;
通过多Agent协同工作流完成工装MBD模型设计。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所述构建飞机结构件工装MBD模型具体包括:
其中,M t表示工装MBD模型(t=1,2,...);G i表示MBD模型中几何特征元素;C j表示MBD模型中的特性信息;A k表示MBD模型中的标注信息;P z表示MBD模型中属性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所述通过多Agent协同工作流完成工装MBD模型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工装设计Agent通过协同框架查询需要参与协同设计的业务Agent,并将工装MBD模型发送给所述业务Agent;
步骤2业务Agent对工装MBD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及设计,并将仿真分析结果及工装设计修改建议回馈给工装设计Agent;
步骤3工装设计Agent根据回馈的工装设计修改建议修改工装MBD模型,并将更新后的工装MBD模型发送给参与工装协同设计的业务Agent,强制各业务Agent更新本地的工装MBD模型数据。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基于MBD的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协同设计实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