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0548.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7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许传华;曹作忠;代永新;张默;周玉新;占飞;张青;申其鸿;曾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9/06;E02D3/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化 岩质边坡 裂隙 系统 | ||
1.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排系统是由集水系统、集水坑防淤堵系统和排水系统组合构成:
所述的集水系统包括分别布设在易风化岩质边坡(9)裂隙涌水部位两侧外缘的左、右导水墙(3)和布设在易风化岩质边坡(9)涌水部位下游的拦水墙(11),左、右导水墙(3)和拦水墙(11)构成开口梯形且梯形的开口长边位于边坡的上游方向,开口梯形的短边为拦水墙(11);在集水系统靠近拦水墙(11)的内侧边坡体内挖掘并浇筑集水坑(6),集水坑(6)的底部深入隔水层,集水坑(6)的两侧与导水墙(3)连为一体,集水坑(6)的下侧与拦水墙(11)连为一体;所述的导水墙(3)、拦水墙(11)、集水坑(6)是通过在稳定的易风化岩质边坡(9)上施工固定锚杆(4),固定锚杆(4)上部作为集水坑(6)、导水墙(3)和拦水墙(11)钢筋混凝土的立筋并浇筑而成;
所述的集水坑防淤堵系统包括整体铺设在易风化岩质边坡(9)裂隙涌水部位的坡面防护网(1)、布设在集水坑(6)顶部的坑内防护网(5),及布设在左、右导水墙(3)和拦水墙(11)顶部的墙顶防护网(2);所述的坡面防护网(1)由固定锚杆(4)固定在坡面上,墙顶防护网(2)由膨胀螺丝固定在拦水墙(11)和导水墙(3)顶部,坑内防护网(5)由膨胀螺丝固定在集水坑(6)顶部;
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7),排水管(7)由管卡和短锚杆固定在坡面或坡面加固工程上,排水管(7)的上口与集水坑(6)相连、相通,排水管(7)的下口与下游截排水沟或采坑排水池(10)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水墙(3)、拦水墙(11)、集水坑(6)基础应深入坡面稳定层岩下≥0.5m,并采用固定锚杆(4)固定在坡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墙(3)超出易风化岩质边坡(9)裂隙涌水部位左右边界线1.0m布设,所述的拦水墙(11)应超出易风化岩质边坡(9)裂隙涌水部位下游边界线2.0m布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6)的容积和排水管(7)的内径由涌水量和排水速度大小,通过迭代计算确定。
5.如权利要求2、3、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锚杆(4)的直径为20~35mm的防腐螺纹钢,固定锚杆(4)铅垂布置或垂直坡面布置,相邻的固定锚杆(4)间距0.6~1.5m,伸入易风化岩质边坡(9)稳定基岩1.5~2.5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墙(3)、拦水墙(11)、集水坑(6)的立筋与固定锚杆(4)为直通钢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风化岩质边坡裂隙涌水的集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防护网(1)由DO/08/300镀锌钢丝绳网和SO/2.2/50镀锌格栅网上下铺设构成,固定锚杆(4)用直径为25mm的三级防镀锌螺纹钢;拦水墙(11)、导水墙(3)和集水坑(6)采用C25防腐混凝土浇筑,坑内防护网(5)和墙顶防护网(2)采用SO/2.2/30镀锌格栅网,排水管(7)采用内径大于200mm、厚度大于8mm的UPVC管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05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