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01072.4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华;梁家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11543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窦军雷 |
| 地址: | 5282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生产废水处理 反冲洗 废水处理工艺 高级催化氧化 生物降解作用 曝气沉淀池 砂滤池处理 水解酸化池 预处理工序 布水系统 废水水源 过滤效果 环境效益 进水泵站 滤料流失 省水省电 粗格栅 高排放 恒水位 能力强 污水厂 细格栅 多段 滤料 吸附 臭氧 冲洗 过滤 汽车 能耗 污水 改造 | ||
1.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污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序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站和细格栅及曝气沉淀池;
S2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水源注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处理;
S3通过水解酸化池后的水源进入多模式AAO生物池进行处理,并且在多模式AAO生物池内注入对应的碳源和氧气;
S4经过多模式AAO生物池处理后的辅流式二沉淀进行排泥处理;
S5通过辅流式二沉淀后的水源进入高效沉淀池且加入PACPAM进行催化,催化后的水源再次进行排泥处理;
S6经过双重除泥后的水源注入深床反硝化滤池进行处理;
S7通过深床反硝化滤池后的水源通入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池进行降低水色度及去除难降解有机物;
S8经过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池后的水源注入炭砂滤池进行处理;
S8通过炭砂滤池处理后的水源注入接触消毒池,并且在接触消毒池的内部注入对应的NaClo,经过消毒后排出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电磁高级催化氧化池包括氧化池及射流泵房和臭氧发生间,炭砂滤池主要由提升泵房、炭砂滤池反冲洗滤水池、反冲洗风机房、清水池、管廊间及配电间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氧化池及射流泵房尺寸为24.5mx7.6mx8.5m,采用3段氧化法,每段催化剂装填高度0.5m,承托层采用鹅卵石,粒径8~32mm,厚度0.3m,每段均用设射流投加泵进行臭氧投加,布气釆用长柄滤头,规格为25mm,共2268个,催化氧化反应总时间为60min,臭氧总投加量为40mg/L,臭氧投加质量浓度与去除COD的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第1段臭氧投加量为20mg/L,氧化时间为20min,射流泵采用卧式离心泵,体积流量为346m3/h,扬程为24m,功率为37kW,共计2台(1用1冷备),第2段和第3段投加量均为10mg/L,氧化时间均为20min,射流泵采用卧式离心泵,体积流量为173m3/h,扬程为24m,功率为18.5kW,共计3台(2用1冷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射流管上安装高效臭氧溶气装置,规格为DN300,功率为4kW,共4套,氧化池顶安装臭氧尾气破坏器,功率为4.8kW,共2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间尺寸为20.90mxl5.50mx5.70mo采用液氧源,安装臭氧发生器3套(2用1备),单台产臭氧量为10kg/h,功率为91kW,制备的臭氧质量浓度为148mg/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炭砂滤池构筑物尺寸18.0mxl5.8 mx6.55m,滤池主要由提升泵房、炭砂滤池、反冲洗废水池、反冲洗风机房、清水池、管廊间及配电间等组成,滤池共4格,采取单排布置、单边进水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园用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滤池单格过滤面积为13.5nf,正常滤速为7.0m/h,单格冲洗时的强制滤速为9.3m/h,采用双层滤料,上层为活性炭,粒径0.8~2.3mm,均匀系数K60<1.5,厚度为1.8m;下层石英砂,粒径0.8~1.2mm,K60<1.45,厚度为0.5m,承托层总厚度为0.29m,粒径3~12mm,滤料上过滤水深为1.7m,过滤水头1.50m,在给水厂炭砂滤池设计中,活性炭层厚度一般为0.5~1.0m,考虑进水污染物含量较高,将活性炭层厚度设计为1.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10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