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调控的智能化城镇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97276.5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杨;王倩儿;吴奕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调控 智能化 城镇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生物调控的智能化城镇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1)、曝气池(2)、厌氧-膜生物发生器(3)、厌氧发酵器(4)、好氧池(5)和消毒池(6);
所述预处理池(1)实现污水的存放,并通过排污管与曝气池(2)连接;
所述曝气池(2)与厌氧-膜生物发生器(3)连接,且曝气池(2)内设有表面螯合有铁离子的曝气-搅拌装置;
所述厌氧-膜生物发生器(3)实现污水的固液分离,并通过管道分别导通至好氧池(5)和厌氧发酵器(4)内;所述好氧池(5)与消毒池(6)连接,曝气池(2)底部通过循环管c连接至厌氧发酵器(4)底部,厌氧发酵器(4)底部通过循环管b连接至好氧池(5)底部,好氧池(5)底部通过循环管a连接至曝气池(2)底部,构成活性污泥的厌氧-好氧循环系统;
所述消毒池(6)实现污水的消毒排放,且消毒池(6)与好氧池(5)、预处理池(1)和曝气池(2)之间均连接有回流处理管道;
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且智能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安装于消毒池(6)上的排水检测组件、以及安装于曝气池(2)上的SVI检测装置(25);所述曝气-搅拌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可绕一端转动的曝气搅杆(23),且曝气搅杆(23)表面螯合有铁离子,所述曝气搅杆(23)为一端开孔,一端密封的空心结构,其开孔端为转动端,且曝气搅杆(23)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气孔(232),在所述曝气搅杆(23)上位于两组气孔(232)之间的位置处对称设有搅叶(231),且曝气搅杆(23)基于搅叶(231)进行搅拌,基于气孔(232)进行曝气;
所述曝气搅杆(23)的内部安装有气孔密封组件(233),且气孔密封组件(233)基于重力对其中一组气孔(232)进行密封;
所述气孔密封组件(233)包括与曝气搅杆(23)同轴设置的内杆(234),所述内杆(234)上对称设有两组侧杆(236),且每个侧杆(236)上均滑动连接有密封球(235),所述密封球(235)的位置与气孔(232)相对应,且密封球(235)的直径大于气孔(232)直径;
所述曝气-搅拌装置还包括实现曝气搅杆(23)转动端安装的安装柱(22),所述安装柱(22)安装于曝气池(2)内部,并基于曝气池(2)外部的电机进行转动驱动;
所述安装柱(22)内开设有导气腔(221)和驱动腔(222),所述曝气搅杆(23)的一端贯穿驱动腔(222),并延伸至导气腔(221)内,且驱动腔(222)与导气腔(221)之间设有用于安装曝气搅杆(23)的轴承,所述驱动腔(222)内还设有驱动曝气搅杆(23)自转的驱动结构;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齿轮(223)和微型马达(224),且传动齿轮(223)包括套设于曝气搅杆(23)上的固定齿轮、以及实现相邻固定齿轮传动的活动齿轮;
所述曝气-搅拌装置还包括实现曝气搅杆(23)导气的安装卡套(21),所述安装卡套(21)固定于曝气池(2)内部,且安装柱(22)嵌入于安装卡套(21)内,所述安装柱(22)上远离曝气搅杆(2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导气腔(221)连接,所述安装卡套(21)内嵌入于与通孔相适配的进气管,其进气管穿过曝气池(2)与供氧装置相连;
所述曝气-搅拌装置还包括支撑曝气搅杆(23)非安装端的垫块(24),且垫块(24)固定于曝气池(2)内部,并与安装卡套(21)对称;
所述排水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消毒池(6)上的排水管(61)和循环检测管(62),其中循环检测管(62)位于排水管(61)上方,且循环检测管(62)为纵向设置的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上端和排水管(61)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且U型管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排水检测装置(63);
所述智能化城镇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过程包括:
首先将存放于预处理池(1)内的污水导入曝气池(2)内,在曝气池(2)内进曝气-搅拌装置的曝气实现活性污泥与污水的分散混合,然后将分散混合的污水导入厌氧-膜生物发生器(3)中,以进行厌氧处理,同时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污泥浓缩液进入厌氧发酵器(4)内,以进行再次厌氧处理,并实现有机碳源的回收,分离后的污水则进入好氧池(5)内进行氧化处理,并在好氧池(5)中分离形成上清液和下浊液,其中上清液进入消毒池(6)进行消毒处理,而下浊液则经循环系统回流至厌氧发酵器(4)内,以实现好氧池(5)中产生的污泥的回收;
在排放污水过程中基于排水检测组件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排放水中存在悬浮污泥或悬浮物不达标的情况,则通过回流处理管道将消毒池(6)内的污水导回至曝气池(2)中,并启动整体装置的厌氧-好氧循环系统,同时停止曝气池(2)的进水和曝气,使得曝气-搅拌装置进入搅拌模式,以此对曝气池(2)中的膨胀污泥进行持续的非溶氧条件的搅拌,具体丝状菌属于好氧、异氧型微生物,且自我储备有机物的能力较弱,因此在非溶氧条件下能形成丝状菌的有效破坏,而基于曝气-搅拌装置的搅拌可加快丝状菌的流动,从而使丝状菌得缺氧量迅速提升,以达到加速破坏的效果;而在搅拌的过程中配合SVI检测装置(25)进行检测,当SVI≤130ml/g时,启动厌氧-好氧循环系统,同时开启曝气池(2)的进水,使得曝气池(2)内的污水经循环管c进入厌氧发酵器(4)内,以实现污水的厌氧处理,然后再经循环管b进入好氧池(5)中,以实现好氧处理,最后再通过循环管a回流至曝气池(2)内,多次执行上述循环,直至曝气池(2)内的污泥浓度高于1800mg/L后关闭厌氧-好氧循环系统,并执行正常的污水处理操作;
在进行曝气操作时,此时基于供氧装置的供氧,氧气通过进气管、通孔进入导气腔(221)内,然后通过位于导气腔(221)内的曝气搅杆(23)端部进入曝气搅杆(23)内,并在气孔密封组件(233)的限定下由其中一组气孔(232)构成向上曝气,从而实现曝气池(2)内的曝气处理;
进一步,污水在经过消毒池(6)进行消毒处理后,首先开启循环检测管(62)上所对应的电磁阀,此时污水在其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至循环检测管(62)内,此时基于排水检测装置(63)检测该污水是否达标,若达标则开启排水管(61)所对应的电磁阀,实现污水排放,若不达标则导通消毒池(6)与好氧池(5)、预处理池(1)或曝气池(2)之间的回流处理管道,使得污水回流至对应的设备中进行再次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2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