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6200.6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莹雪;陆兴峰;徐敬生;黄前霖;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常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46;F23G5/50;F23J15/04;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蓄热 氧化 安全 节能 控制系统 | ||
1.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主要是由废气输入系统、RTO机组系统、排放系统和阀门控制系统连接组成;
所述废气输入系统是由多个吸附塔(1)通过支管道(5)并联在主管道(6)上,从而通过主管道(6)与前置喷淋塔(10)入气口连接组成;所述各个支管道(5)上设置有引风机(2)、风量调节阀(3)和LEL%检测仪(4);所述主管道(6)上设置有LEL%检测仪(4)和混风箱(7);
所述排放系统是由后置喷淋塔(24)经排气风机(25)与烟囱(26)连接组成;
所述RTO机组系统是由两套RTO设备并联组成,并联前端通过压力变送器(16)与前置喷淋塔(10)排气口连接,并联后端与所述后置喷淋塔(24)入气口相连;所述前置喷淋塔(10)排气口处设置有LEL%检测仪(4);
所述阀门控制系统通过监测系统内部废气浓度和压力变送器(16)的电信号从而对风量调节阀(3)、新风阀(9)、进风阀(191)、吹扫阀(201)、出风阀(210)、应急排放阀一(151)的开合状态进行调控,通过监测燃烧室(13)的温度对应急排放阀二(221)和应急排放阀二(231)的开合状态进行调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TO设备是由燃烧室(13)连通蓄热室A(141)、蓄热室B(142)和蓄热室C(143)组成,所述每个蓄热室(141、142、143)分别与进气管(19)、吹扫管(20)和出气管(21)连接;所述进气管(19)与每个蓄热室(141、142、143)下端连接处均设置有进风阀(191),所述吹扫管(20)与每个蓄热室(141、142、143)下端连接处均设置有吹扫阀(201),所述出气管(21)与每个蓄热室(141、142、143)下端连接处均设置有出风阀(210);所述进气管(19)和吹扫管(20)与输送风机(18)连接构成内循环通气回路;所述出气管(21)经后置喷淋塔(24)与排气风机(25)连接构成外通气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输入系统和排放系统间接有应急旁路一(15),所述应急旁路一(15)始端位于前置喷淋塔(10)排气口处的LEL%检测仪(4)与压力变送器(16)之间,末端位于RTO机组系统并联后端与后置喷淋塔(24)入气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TO机组系统与排放系统间接有应急旁路二(22)、应急旁路三(23),所述应急旁路二(22)、应急旁路三(23)的始端分别与两个RTO设备的燃烧室(13)连接,末端与所述烟囱(26)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主管道(6)上,以及混风机(7)上均设置有防爆膜(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变送器(16)与两个RTO设备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阻火器(1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蓄热式热氧化室安全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TO机组设备的燃烧室(13)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常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常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62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