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65226.9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彪;柯巍;孙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7C17/20 | 分类号: | C07C17/20;C07C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乙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这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烯(分子式CH2=CH2)和氯气(分子式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氟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氟化氢(分子式HF)加热生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产物分离提纯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工业三废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涉及一种易工业化方法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
背景技术
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作为含氟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其主要用于制冷剂、气溶胶喷射剂及有机合成中间体。
关于合成1,2-二氟乙烷的路线,相关报道较少。日本大金公司(专利US2019169101)报道了一种由三氟氯乙烯在0.5%Pd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在 150℃下,生成1,2-二氟乙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工业不易制得的三氟氯乙烯,提高了工业化成本。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36,vol.58, p.886)报道了一种由二溴乙烷与氟化汞相互作用生成1,2-二氟乙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氟化汞作为氟化试剂,工业制造成本较高。文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75,40,p.574-578)提供了一种由乙二醇与二乙胺基三氟化硫反应生成1,2-二氟乙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液相法,产生的工业三废较多。文献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9,11,p.3151-3153)报道了一种由乙烯与氟化氙和四氟化硅的作用下,于常温下合成1,2-二氟乙烷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价格昂贵的氟化氙和四氟化硅,生产成本教高。
关于合成1,1,2-三氟乙烷的路线,相关报道较少。文献(European Journal ofOrganic Chemistry,1999,11,p.3151-3153)报道了一种由乙烯与氟化氙和四氟化硅的作用下,于常温下合成1,1,2-三氟乙烷的方法。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1940,62,p.1173)报道一种由乙烷与氟气在铜的作用下合成1,1,2-三氟乙烷的方法。文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63,28,p.494-497) 报道了一种由氯乙烯和三氟化钴合成1,1,2-三氟乙烷的方法。文献(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1947,vol.39,p.412,413)报道了一种由三氯乙烷与氟化氢在氧化汞的作用下,合成1,1,2-三氟乙烷的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报道较少,相关技术难题还没有突破。在已有的报道中,合成路线长、条件苛刻、原料昂贵、工业三废多的缺点,限制了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利用简单反应体系以及适合的反应条件制备高产率的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本发明原料廉价、来源便利;产物分离提纯简单;合成过程安全、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这种合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烯(分子式CH2=CH2)和氯气(分子式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在氟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氟化氢(分子式HF)加热生成1,2-二氟乙烷和1,1,2-三氟乙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52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