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式流量测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63004.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希正;陈美英;左卿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12;G01D5/34;G01N21/59;G01P5/02;G01P5/06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敏部件 预设 比较单元 发光部件 运动部件 流量测井 光电式 透光孔 流体 光电感应部件 光电转换原理 运动部件运动 地质勘探 输出 光强信号 磁干扰 输出端 导通 共线 光路 | ||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电式流量测井仪,包括: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上设有透光孔;光电感应部件,包括发光部件和光敏部件,所述发光部件与所述光敏部件之间设置所述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运动以使所述发光部件、所述透光孔和所述光敏部件共线并导通光路;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连接所述光敏部件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单元输出预设结果,所述预设结果为根据所述光敏部件输出的光强信号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结果对应流体清澈程度。本发明提供的光电式流量测井仪,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解决磁干扰问题,并且能够测得流体的清澈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电式流量测井仪。
背景技术
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中,抽水井及自溢井中所揭露的各含水层之间,由于各自的水位不同将通过钻孔相互补给,造成钻孔中纵向水流现象。井中纵向水流的速度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化,与含水层层数、厚度、深度及各含水层的流量、水力状态(涌水或吸水),渗透性能及其非均匀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利用井下仪器探测地下水在钻孔中的垂向流速及孔径变化情况的工作方法叫流量测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中开始应用流量测井技术,最先应用在煤矿井筒检查孔的水文测井工作中。最初使用的仪器主要是仿照前苏联设备的原理,只能进行点测。先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研制出MDS-1型井中流量仪,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SLJ-2型井中流量仪,武汉勘察研究院生产的RM-2型地下水流速仪,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LY-1型井中流量仪等等。这些仪器在研制过程中对流量仪进行了很多实验,如热敏式、电磁式、深度水头、中子示踪等等产生信号的方法,但其性能效果都不如旋转叶轮产生的信号稳定可靠、效果好,尤其在测量范围上,所以这些仪器大部分采用了涡轮式流速传感器。同时也实现了井中恒速连续测量功能。
涡轮式流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涡轮旋转一周时,涡轮上的永久磁铁经过固定在涡轮框架上的干簧管一次,通过磁力作用使干簧管导通一次,通过测量涡轮的转动频率来实现测量流速的目的。
但现有的磁干簧管涡轮式流速传感器也存在如下不足:
1、在钻探施工过程,钻孔中钻具研磨岩石所产生的铁销残留在钻孔内,当流量测井仪在井中移动时,这些铁销就会吸附在传感器的永久磁铁上,使叶轮的转动惯量发生变化,因此使测量精度降低,当铁销吸附到一定程度时,叶轮就会与干簧管固定框架卡死,导致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从井中提出探头对叶轮上的铁销进行清除,再重新测量,所以完成一个井筒检查孔的测量需要反复多次的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探测精度及工作效率。
2、流量测井仪在井中恒速移动时,不论井液是否清澈都能检测到涡轮的转动信号,所以这种流量测井仪不能检测全孔深度范围内的洗孔质量。由于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岩粉产生的泥浆通过井液压力进入含水层的孔隙与裂隙之中,要进行流量测井的钻孔,在抽水实验前必须进行洗孔,确保每个含水层的孔隙,裂隙畅通,如果洗孔不彻底就会影响探测精度,甚至漏掉弱含水层,但洗孔质量难以判断。
3、原设备井下仪器与地面仪器为模拟测量方式,井下与地面的信号传输是并行传输方式,要同时测量流速,井径及井温三种参数需要三根传输电缆,而地面仪器(煤田数字测井系统)是串行通信方式,测量参数只需要一根电缆传输,原流量测井仪与其不能兼容,所以在钻孔全参数数字测井工作中,流量测井工作要使用专门的地面仪器,而且测量参数数据不能直接进入煤田数字测井的数据库,使现场施工与资料处理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电式流量测井仪,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解决磁干扰问题,并且能够测得流体的清澈程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电式流量测井仪,包括:
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上设有透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