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远程会诊指导的急救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58117.4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一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9 | 分类号: | A61N1/39;A61H31/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2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远程 会诊 指导 急救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5G远程会诊指导的急救机器人及紧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箱、急救箱、除颤仪、按压装置、地点信号发射器、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自动导航移动装置,所述自动导航移动装置的上侧竖直设置有供氧箱、急救箱、除颤仪和按压装置,所述地点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有三组地点信号接收器,三组所述地点信号接收器分别为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第二地点信号接收器和第三地点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设置在自动导航移动装置上,且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与自动导航移动装置通信连接,实现对紧急病人的救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5G远程会诊指导的急救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对病人的紧急救治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不能及时施救,患者4分钟以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特别是飞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专家已经形成共识,需要安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脏骤停患者。
然而,AED也有其局限性,具体如下:
1、往往公共场合的工作人员目前都要求学AED除颤仪使用,但并不十分专业,他们缺乏AED除颤仪以外的相关专业的知识;
2、取AED除颤仪也要有个过程,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时候也会浪费时间;
3、缺乏必备的急救药物及氧气;
4、一人操作心肺复苏,往往手忙脚乱。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准备研制一款机器人,可以将上述缺点弥补,来更好的进行现场急救,争取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而且,此款机器人由于配备很多常用药物,即使不是心脏骤停,我们都可以进行现场简单的诊治,为公共场合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便利。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对那些还未被120和医疗人员进行及时救治的病人,通过救治机器人进行紧急救治,提高病人的救治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5G远程会诊指导的急救机器人,包括供氧箱、急救箱、除颤仪、按压装置、地点信号发射器、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自动导航移动装置,所述自动导航移动装置的上侧竖直设置有供氧箱、急救箱、除颤仪和按压装置,所述地点信号发射器通信连接有三组地点信号接收器,三组所述地点信号接收器分别为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第二地点信号接收器和第三地点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设置在自动导航移动装置上,且第一地点信号接收器与自动导航移动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器上通信连接有GPS蓝牙定位系统,而自动导航移动装置上通信连接有GPS导向系统。
优选的,所述第二地点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救护车上,且第二地点信号接收器分别与救护车上的导航装置和救护中心的警示装置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信号接收器与人员警示装置固定,且第三信号接收器与人员警示装置通信连接。
有益效果:病人通过地点信号发射器发射信号即按下报警按钮,信号分三处发送,分别发送至急救机器人、相关医疗人员和救护车,在救护车未赶到之前,急救机器人会先到达病人处,等最近的医疗人员到达后,医疗人员会使用急救机器人上的功能,其中可使用急救药物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且严重者可使用按压装置4和除颤仪3对病人心肺复苏处理,供氧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急救机器人;
图2为本发明紧急救援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1供氧箱、2急救药箱、3除颤仪、4按压装置、5自动导航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58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