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49897.6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冯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小平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61214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718100 陕西省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罩 内架体 通孔 制种 水稻 旋转手柄 安插 粉杆 架体 转动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包括外罩和外罩内的内架体;内架体安插在制种水稻区域,外罩套装在内架体上,在所述外罩一侧底部开有通孔,内架体底部安装有赶粉单元,赶粉单元穿过通孔止于外界。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赶粉杆进行赶粉作业,简单快捷,赶粉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交水稻赶粉制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
背景技术
在杂交水稻的育种培育过程中,需要在水稻花期内进行赶粉操作,以使水稻接种率提高。传统的赶粉作业多采用拉绳赶粉和竹竿赶粉两种方式进行赶粉,但由于绳子的弹性力度小,且弹性不均匀,导致赶粉作业中花粉利用率底,影响繁殖制种的产量,用竹竿赶粉虽然可以得到较多的花粉,但是容易对顶部花穗产生伤害,造成花粉产量下降,在没有外界保护条件下外界的花粉容易对育种水稻的纯度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在内架体底部设置赶粉杆,通过对水稻植株底部茎叶进行振动,以达到扩散顶部花穗上花粉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包括:外罩和外罩内的内架体;所述内架体安插在制种水稻区域,所述外罩套装在内架体上,在所述外罩一侧底部开有通孔,内架体底部安装有赶粉单元,所述赶粉单元穿过通孔止于外界。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内架体为整体式,由多个钢管焊接组成,顶部为外凸的弧形,底部为尖端。
赶粉单元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架体上的赶粉杆,赶粉杆与垄沟同向布置,一端带有随动轮;内框架一侧底部固定有齿轮,齿轮上缠绕有传动链;随动轮连接有旋转手柄。
传动链由齿轮绕制随动轮,最后绕回齿轮。
赶粉杆上沿圆周间隔焊接有赶粉齿,赶粉齿为圆柱形、半圆环或L形。
外罩包括顶部的保温透光膜,保温透光膜通过连接带与底部的纱网罩连接。
纱网罩为100-15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外罩内部内架体底部设置赶粉单元,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赶粉杆进行赶粉作业,简单快捷,赶粉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2.外罩顶部采用保温透光膜,保证了正常光照条件的同时又防止花粉的外流,底部为纱网罩使种棚内外的空气流通,减少种秧霉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赶粉棚内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赶粉棚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赶粉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1.保温透光膜,2.连接带,3.纱网罩,4.通孔,5.旋转手柄,6.外罩,7.内架体,8.赶粉杆,9.传动链,10.齿轮,11.随动轮,12.赶粉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水稻赶粉制种棚,包括外罩6和外罩6内的内架体7;内架体7安插在制种水稻区域,沿垄沟的方向安装,外罩6套装在内架体上7,在所述外罩6一侧底部开有通孔4,内架体7底部安装有赶粉单元,赶粉单元穿过通孔4止于外界。
内架体7为整体式,由多个钢管焊接组成,顶部为外凸的弧形,防止在安装外罩6时对外罩6产生损伤,同时防止雨水堆积,底部为尖端,方便安装时插入土壤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小平,未经冯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9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植物品种的方法
- 下一篇:超级杂交中稻高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