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着陆缓冲气囊用进气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43367.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竺梅芳;雷江利;王立武;董万峰;牟金岗;王飞;牛国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24/06 | 分类号: | F16K24/06;F16K15/20;F16K27/02;F16K1/36;B64G1/6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着陆 缓冲 气囊 气阀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着陆缓冲气囊用进气阀装置,该装置包括阀体,阀体为中空柱体结构,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外囊充气口和内囊充气口,进气口位于阀体一端端部,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外囊充气口为分布在阀体中段侧面的两个或多个通孔,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形成外囊充气气路;内囊充气口位于阀体另一端端部,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形成内囊充气气路,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通过外囊充气气路和内囊充气气路同时给外囊和内囊充气。本发明能够通过气体分流实现给组合式缓冲气囊的内、外囊同时充气,内外囊共用一套充气组件,可以减少充气管路的复杂性,同时可以减轻充气组件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着陆缓冲气囊用进气阀装置,应用于大载重缓冲气囊、飞船返回舱着陆缓冲气囊、无人机缓冲气囊等缓冲气囊装置的内、外囊的同时充气,属于载人航天飞行器无损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缓冲气囊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着陆缓冲时常用的缓冲装置。在飞行器着陆前,缓冲气囊处于折叠包装状态。当飞行器要进行着陆时,通过飞行器上的气源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使之完全展开,然后进行着陆缓冲。一般情况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量较大,对着陆缓冲过程的过载要求和着陆缓冲结束后的姿态要求较高,因此缓冲气囊一般采用内外囊相结合的组合式气囊,通过外囊实现飞行器的着陆缓冲,通过内囊实现飞行器的支撑托垫作用。
目前通用的充气方式是内外囊分别充气,此种充气方式的缺点是:
a)、需要为内、外囊单独设置一套充气组件,充气组件系统复杂;
b)、需要在外囊上设置内囊进气口通道,这将增加外囊设计的复杂性,降低外囊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外囊漏气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飞行器着陆缓冲气囊用进气阀装置,将内外气囊集成在一起,能够通过气体分流实现给组合式缓冲气囊的内、外囊同时充气。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一种飞行器着陆缓冲气囊用进气阀装置,该进气阀装置包括阀体,阀体为中空柱体结构,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外囊充气口和内囊充气口,进气口位于阀体一端端部,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外囊充气口为分布在阀体中段侧面的两个或多个通孔,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形成外囊充气气路;内囊充气口位于阀体另一端端部,与阀体的中空结构联通,形成内囊充气气路,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通过外囊充气气路和内囊充气气路同时给外囊和内囊充气。
所述进气阀装置,还包括阀芯、导向支座、复位弹簧;
所述内囊充气口为两级圆柱形阶梯孔,小口径圆柱孔与阀体中空结构联通,大口径圆柱孔与小口径圆柱孔同轴相通;大口径圆柱孔内设有导向支座,导向支座为异形通孔结构,一端外壁与大口径圆柱孔内壁过盈配合连接,固定在内囊充气口的大口径圆柱孔上;另一端向内囊充气口中心轴线收口,并沿内囊充气口轴线平行方向朝内囊充气口内部翻边,形成环状凹槽结构;
阀芯包括圆形台阶主体段和与圆形台阶主体段同轴连接的导向段,圆形台阶主体段由大小口径不同的两个圆柱体组成,小口径圆柱体位于内囊充气口的小口径圆柱孔内,直径小于小口径圆柱孔,与小口径圆柱孔侧壁保留间隙;大口径圆柱体通过挡圈与导向支座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导向段插在导向支座内收口中,导向支座内收口外侧套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抵在阀芯圆形台阶主体段大口径圆柱体上,另一端通过导向支座环状凹槽结构限位;
阀芯内部设有T型或者Y型三通管道,该管道包括第一出入口、第二出入口、第三出入口,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位于圆形台阶主体段小口径圆柱体侧面,第三出口位于阀芯导向段端部,作为二级内囊充气口。
所述进气阀装置还包括内囊限流圈,安装在二级内囊充气口内,通过调节二级内囊充气口的通径来控制内囊的充气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3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小型拨叉式四工位模块化电动舵机
- 下一篇:一种IGBT沟槽栅末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