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学分析检测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8009.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康复;高洁;王建山;骆稳宁;郑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金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学 分析 检测 水果 蔬菜 农药 残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学分析检测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人工操作不同步而导致对结果误判的问题。本发明是以酶抑制法为基本原理,利用乙酰胆碱酯酶与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反应产生硫代胆碱的速率为匀速反应,因此在动力学模式下通过比较对照溶液和样品提取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与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反应速率,计算酶抑制率,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消除人工操作不同步带来的误差,从而快速、准确测定中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学分析检测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主要由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光光度法等,前面的三种方法是实验室中最常采用的定量测定方法,但是由于所需的仪器设备昂贵,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对实验的环境、场地等参数要求严格,所以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国标中规定了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每次实验需同时测试空白组与样品组,通过对比相同时间内对照溶液与测试溶液在3min内吸光度变化的比值,计算出抑制率。
由于对照溶液与测试溶液的吸光度从底物加入之后随时间不断变化,3min后吸光度仍在持续增加,如果对照溶液与测试溶液的吸光度判读不同步,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另外前后两次实验操作起止时间的判读不一致,则会出现多次测量结果精密度差,尤其对于抑制率在50%附近的样品,可能会导致结果的误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人工操作不同步而导致对结果误判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动力学分析检测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以酶抑制法为基本原理,利用乙酰胆碱酯酶与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反应产生硫代胆碱的速率为匀速反应,因此在动力学模式下通过比较对照溶液和样品提取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与碘化乙酰硫代胆碱的反应速率,计算酶抑制率,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消除人工操作不同步带来的误差,从而快速、准确测定中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动力学分析检测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试液的配置;
分别配置缓冲溶液、显色溶液和乙酰胆碱酯酶溶液;
步骤2、样品液的制备;
选取被测样本,加入适量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溶液,经振摇后静置,再提取上清液,所述上清液为样品液;
步骤3、对照液的测定;
取2mL~10mL步骤1中得到的缓冲溶液,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溶液0.1mL~0.2mL,摇匀后于30~40℃水浴锅中放置5~15min,再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显色溶液0.1mL~0.2mL并摇匀得到对照液;在动力学模式下测定该对照液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计算对照液吸光度变化速率k1;
步骤4、样品液的测定;
向步骤2中所得到的样品液中加入2~10mL所述缓冲溶液,再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溶液0.1mL~0.2mL,摇匀后于37℃水浴锅中放置5~15min,然后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显色溶液0.1mL~0.2mL并摇匀得到测试液;在动力学模式下测定该测试液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计算测试液吸光度变化速率k2;
步骤5、计算酶抑制率,进行结果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金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金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8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