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松砂岩油藏微生物原位固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1530.1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束青林;宋欣;胡婧;林军章;张吉星;巴燕;刘方;于丹丹;王冠;李彩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2 | 分类号: | E21B43/02;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松 砂岩 油藏 微生物 原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疏松砂岩油藏微生物原位固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区块的筛选;固砂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的初步确定;固砂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的初步确定;固砂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注入量的初步确定;固砂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注入量的确定;固砂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注入速度的确定;现场实施及效果评价。本发明具有方法合理、工艺简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投入少、成本低的优点;同时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疏松砂岩油藏的出砂量,延长有效期以及提高产液量,油井出砂量降低幅度达到95%以上,有效期达到3年以上,同时区块的产液量提高100%以上。因此,现场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松砂岩油藏微生物原位固砂的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属于砂岩油藏,共同特点就是出砂严重,特别是疏松砂岩油藏。这类油藏地层岩石的胶结强度不够,在流体冲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油井出砂的情况。同时如果原油黏度,携砂能力强,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严重的出砂现象,易造成油井出现砂卡或砂埋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油藏坍塌,损坏套管,造成油井报废,给油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目前解决防砂的工艺主要包括:筛管砾石充填、虑砂管、化学防砂。其中筛管砾石充填和虑砂管的油水井措施方式都属于机械防砂范畴,主要问题是现有砾石、筛管挡砂精度不够,特别是难以阻挡细粉砂进入井筒或气井见水后普遍出砂的问题。同时现有机械防砂方式无法满足前期采用裸眼长水平井防砂完井的油井,这对于后期二次防砂治理难度很大。防砂管柱难以打捞,在管柱内进行二次防砂,受井径限制工艺选择性少。而且对于地层压力下降明显的气田,二次防砂修井液漏失严重,储层保护成为难题。相比机械防砂,化学防砂技术可以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注入化学剂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聚结作用将游离砂固结起来,从而达到化学固砂的目的具有施工简单、井下不留工具等优点。但是目前化学固砂技术在气井单独采用化学固砂技术的较少。主要原因是化学防砂的强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的固砂防砂措施只能暂时性的减缓或控制油藏出砂,但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出砂状况,这些技术都需要进行周期性措施,从而达到实现维持固砂防砂效果。因此,从根本上改善油藏砂体疏松的状态,是解决油藏出砂的关键问题。
经过文献专利检索,专利号为“CN10569483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固砂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该三元共聚物体系与酸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因此可以加入砂岩酸化处理液中,减小酸化后出砂的风险。该发明虽然能够与酸化措施相配伍,实现防砂增产一体化。但是该技术仅仅是针对油藏出砂情况进行防范,并未起到对油藏出砂情况进行根本治理的过程,因此,该技术需要进行周期实施,增加了单井成本。
专利号为“CN10892966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稳定型油田固砂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油田防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固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氮化硅晶须的处理方法及体系组成;(2)改性氮化硅晶须的制备方法;(3)热稳定型油田固砂剂的合成及配方。该发明是一种具有优异耐高温性能的固砂剂方法,固砂剂与盐酸、氯化铵、多氢酸、氟硼酸、土酸等体系配伍性较好,因此可以加入砂岩酸化处理液中,减小酸化后出砂的风险,但是这类固砂剂成本高,现场需要精准注入出砂位置,才能有效改善出砂状态。同时该体系也无法改善油藏自身出砂的问题,需要经过周期处理。
专利号为“CN10876104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负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试验装置包括培养箱、氧气输送装置和抽真空装置。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砂土试件制作、营养液配制、细菌与营养液混合、培养环境调试、有氧负压环境养护等步骤。该发明只针对性的探索出了负压条件下,随着养护时间的递增,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强度会出现一个急剧增长的趋势,优于正常大气压力环境下固砂效果。但是并未涉及到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1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