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7999.8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8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龚科;马伟;赵辉;戴璐;邢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12 | 分类号: | H04B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7101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轭 极点 射频 前端 电路 宽带 补偿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具有宽带补偿结构的有源射频前端电路,包括全差分运放Amp、2个电容C4、2个前馈增益阻抗RG、2个反馈阻抗RF、补偿电路和差分输入型ADC;其中一个电容C4的一端与有源射频前端电路的外部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前馈增益阻抗RG的一端连接;该前馈增益阻抗RG的另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N输入端和其中一个反馈阻抗RF的一端连接;该反馈阻抗RF的另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P输出端和补偿电路连接;
另一个电容C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另一个前馈增益阻抗RG的一端连接;该前馈增益阻抗RG的另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输入P端和另一个反馈阻抗RF的一端连接;该反馈阻抗RF的另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输出N端和补偿电路连接;差分输入型ADC的输入P端和N输入端分别与补偿电路连接;
步骤二、建立补偿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电阻R1、电容C2和电阻R3按顺序以串联方式连接在全差分运放Amp的输出N端和P输出端之间;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P输出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和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全差分运放Amp的输出N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和电容C2的公共点连接;电阻R1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差分输入型ADC的输入P端连接;电阻R3分别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差分输入型ADC的N输入端连接;
步骤三、建立有源射频前端电路的传输函数H(S);
步骤四、根据传输函数H(S),得到该传输函数分母的复频域方程根,计算出该补偿电路产生的两个极点,分别为第一极点P1和第二极点P2;
步骤五、调整补偿电路中各元器件的数值,使第一极点P1和第二极点P2构成一对共轭极点,实现在极点频率处产生幅频增益以补偿电路整体的射频增益衰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传输函数H(S)为:
式中,S为复频率;
Gm为全差分运放Amp单边跨导;
ROUT为全差分运放Amp单边输出阻抗;
R1为电阻R1的阻值;
R2为电阻R2的阻值;
C1为电容C1的容值;
C2为电容C2的容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第一极点P1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极点P2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调整补偿电路中各元器件的数值,使第一极点P1和第二极点P2构成一对共轭极点的具体方法为:
调整R1、R2、ROUT、C1和C2的数值,实现则第一极点P1和第二极点P2构成一对共轭极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2的容值C2小于1n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共轭双极点的射频前端电路宽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的容值C1大于100n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79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