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耦装置、转向系统和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3008.9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6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辉;苏俊;杨马生;李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02 | 分类号: | B62D1/02;B62D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黄志兴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转向 系统 汽车 | ||
1.一种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装置包括:
电解耦部件(100),包括与方向盘端轴或转向器端轴连接为同步转动的电驱动件,用于驱动方向盘端轴和转向器端轴解耦或耦合;
螺旋电缆(22),该螺旋电缆(22)盘绕在所述方向盘端轴或所述转向器端轴的外周,其进线端通过相对于所述电驱动件静止的第一引线部引出以电连接所述电驱动件,其出线端通过相对于车身(12)静止的第二引线部引出以与所述电驱动件的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螺旋电缆(22)具有在所述方向盘端轴或所述转向器端轴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不拉断的伸缩余量;
所述电驱动件,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电解耦部件(100)还包括:
移动件(6),该移动件(6)能够从耦合位置移动至解耦位置或从所述解耦位置移动至所述耦合位置以解耦或耦合所述方向盘端轴和所述转向器端轴;
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电驱动件提供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移动件以驱动所述移动件从所述耦合位置移动至所述解耦位置或从所述解耦位置移动至所述耦合位置;
所述方向盘端轴和所述转向器端轴同轴布置,且其中一者具有中空结构,另一者的轴向一部分伸入在所述中空结构内且该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周面径向间隔开以容纳所述移动件;所述另一者的轴向一部分具有第一轴向段和第二轴向段,所述第一轴向段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轴向段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尺寸;所述移动件(6)能够沿着所述方向盘端轴和所述转向器端轴的轴向平移以解耦或耦合所述方向盘端轴和所述转向器端轴;在耦合位置处,所述移动件(6)的外侧壁与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周面结合,内侧壁与所述第一轴向段的外周面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电缆(22)盘绕在与所述方向盘端轴或所述转向器端轴同轴设置的转子(23)上,所述转子(23)相对于所述电驱动件静止,所述第一引线部为形成在所述转子(23)上的引线孔;和/或,
所述电驱动件为电机(1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块(9),该驱动块(9)与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为同步旋转且与所述移动件(6)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转化为所述移动件(6)的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环形转盘以及自该环形转盘的内边缘部位向轴向一侧延伸的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方向盘端轴或所述转向器端轴的外侧,所述螺旋电缆(22)盘绕在所述轴套的外周,所述引线孔形成在所述轴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3)上还覆盖有定子(21),该定子(21)与所述转子(2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螺旋电缆(22)的环形空间,所述定子(21)相对于所述车身(12)静止,所述第二引线部为形成在所述定子(21)上的引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6)与所述中空结构花键常结合,且在耦合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轴向段花键连接;和/或,
所述移动件(6)为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方向盘端轴和所述转向器端轴同轴布置;和/或,
所述另一者通过轴承(4)轴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和/或,
所述电驱动件和所述传动机构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外,所述中空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以使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为中空圆柱体,该中空圆柱体的一端开口且在该开口端形成有径向外扩的法兰翻边,所述轴承(4)安装在轴承安装法兰(8)中,该轴承安装法兰(8)与所述法兰翻边同轴固定,所述另一者穿设在该轴承(4)中且与所述轴承(4)的内圈固定,所述转子(23)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法兰(8)的背向所述法兰翻边的一侧,所述电驱动件固定在所述中空结构上。
7.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解耦装置。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0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