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张力放线施工的转向装置及转向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2351.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何朝明;景文川;王毅;黄正煌;刘新川;李崇斌;陈玉博;余游;黄鹏;易实;黄凯;周佃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刘沙粒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张力 放线 施工 转向 装置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张力放线施工的转向装置,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内设置有滑车架,所述滑车架中设置有滑车,滑车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绳索连接于桁架上,滑车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绳索连接于桁架上,所述第二绳索在桁架上的连接点位置可调节。本发明通过调节第二绳索与桁架连接点的位置,能够在调节滑车俯仰角的基础上调节滑车的航向角,当线缆与滑车滑槽的角度偏移增大,线缆对滑车的压力过大时,调节方向角能够快速改变压力的方向,减小线缆对滑车的损坏,同时能够配合俯仰角调节,快速、准确地调节滑车,使得滑槽与线缆之间角度迅速减小至安全范围,避免导引绳、滑车的损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转向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放线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张力放线施工的转向装置及转向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深山峡谷中,相应地,建设在高山峻岭中的输电线路越来越多。
张力放线是在架线全过程中,使被展放的导线保持一定的张力而脱离地面处于架空状态的架设施工方法。作为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传统施工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张力放线施工经常遇到因地形高差、放线区段长度及导线过滑车次数等条件的限制,在顺线路方向上选择张力场非常困难:不是放线区段太短就是无法选择合适的场地。因此,需要进行张力场转向,张力场转向原理是在顺线路设置地面转向装置,通过转向一定角度到横线路侧来确定张力场,进行导线展放。
传统的转向装置通常包括桁架,桁架作为支撑结构,其内部设置有滑车架,滑车架中设置有滑车。滑车架的一端通过长度一定的绳索固定于桁架上,另一端通过长度可调的绳索连接于桁架上。转向过程中,通过拉动长度可调的绳索即可调节滑车的俯仰角。但是,由于传统的转向装置的滑车架两端分别连接于桁架上的两个固定点,滑车的角度调节范围仅限于一个平面内,调节空间有限,当滑槽中的线缆与滑槽的角度过大或者变化过快时,走板的导引绳容易在滑车轮槽中卡伤,线缆的排列方式容易由横向变为纵向,使得线缆在轮槽中滑移,线缆扭力增加,放线的扭力易于汇集,不易释放,在换盘时发生尾端线缆舞动,极易损伤线缆及放线工器具,严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此外,当滑车架与桁架连接的任一连接点损坏时,滑车即失去转向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张力放线施工的转向装置及转向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装置角度调节范围有限,不能很好地适应山区地形多角度、多维度的调节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张力放线施工的转向装置,包括桁架,所述桁架内设置有滑车架,所述滑车架中设置有滑车,滑车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绳索连接于桁架上,滑车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绳索连接于桁架上,所述第二绳索在桁架上的连接点位置可调节。
传统的转向结构通常包括桁架,桁架作为支撑结构,通过地锚拉索与地面固定,桁架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滑车,滑车上设置的滑槽用于走板的导引绳以及走板拖带的线缆通过。滑车架的首端通过长度一定的绳索固定于桁架上,尾端通过长度可调的绳索连接于桁架上,工作中通过拉动尾端的绳索以调节滑车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即俯仰角。但是,上述调整方式仅能够调节滑车的俯仰角,当滑槽中的线缆与滑槽的角度过大或者变化过快时,仅调整滑车俯仰角无法迅速将线缆调整至滑槽中,导致走板的导引绳容易在滑车轮槽中卡伤,线缆的排列方式容易由横向变为纵向等诸多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角度、多维度调节的转向装置。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一样,该转向装置包括作为滑车支撑结构的桁架,并在桁架内设置有滑车架和滑车,滑车架的第一端也即首端通过第一绳索与桁架连接,滑车架的第二端也即尾端通过第二绳索连接于桁架上。优选地,为了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轻量化设计,减小山区地形运输载荷,所述桁架包括三根桅杆,三根桅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根桅杆的底部构成等边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2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0千伏带电作业组合工具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绞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