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8567.0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8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殷启元;庄燕洵;黄智慧;陈绿文;黄惺惺;刘三梅;王彤;方俏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G01R29/12;G01S13/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51006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雷电 监测 预警 方法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设定雷电预警等级,根据雷电预警基础信息,确定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其中,雷电预警基础信息包括雷达数据、实时闪电数据与电场数据。本发明通过雷达数据、闪电定位数据和大气电场数据的多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的雷电预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高准确度的提高目标区域雷电监测预警,为雷电敏感的易燃易爆场所和超高层建筑气象安全生产运营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电邻近预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由于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作为强对流天气,对于雷电的预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超高层建筑没有针对性的预警方法,现有方法的准确性不高,导致超高层建筑存在雷击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超高层建筑的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雷达数据、闪电定位数据和大气电场数据的多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的雷电预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高准确度的提高目标区域雷电监测预警,为雷电敏感的易燃易爆场所和超高层建筑气象安全生产运营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雷电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获取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设定雷电预警等级,根据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确定预警信息;发布所述预警信息;其中,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包括雷达数据、实时闪电数据与电场数据。
优选地,根据所述雷电预警等级、所述雷达数据与所述电场数据确定所述预警信息。
优选地,根据所述雷电预警等级、所述雷达数据与所述实时闪电数据确定所述预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预警信息包括预警发布信息与预警解除信息。
优选地,当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达到所述雷电预警等级,则以所述雷电预警等级为所述预警发布信息。
优选地,当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达到预警解除条件,进行如下步骤:步骤1:判断是否有下一雷电预警等级,若无,则发布所述预警解除信息,若有,则进入步骤2;步骤2:判断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是否达到下一雷电预警等级,若是,则以下一雷电预警等级为所述预警发布信息,若否,则重复步骤1-2,直至判断至最末等雷电预警等级为否,则发布所述预警解除信息。
优选地,根据所述预警发布信息与所述预警解除信息的判断线路,绘制预警信息版图。
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计算雷电发生概率。
优选地,根据所述雷电预警基础信息计算雷电发生概率包括:获取多组雷电预警基础信息,建立雷电预警矩阵;以所述雷电预警矩阵的二范数值为所述雷电发生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未经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8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时气象情报保障方法
- 下一篇:区域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