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控制装置、车窗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5834.9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曹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43 | 分类号: | E05F15/43;E05F15/40;E05F15/689;E05F15/695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控制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窗控制装置,将红外光栅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均设置于车窗周围的目标区域,如此,当用户靠近车窗且遮挡红外光栅时和/或遮挡雷达传感器的发射波时,此时红外光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或雷达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为防夹信号,控制部件控制电机反转以控制车窗下降,避免了车窗继续上升实现防夹功能。如此,采用本方案,只要用户靠近车窗并遮挡红外光栅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时,即可实现防夹功能,其安全性较高,此外,本方案的防夹功能的实现采用两种防夹策略,其可靠性较高,降低了车窗防夹的失误率,避免了用户被夹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窗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控制装置、车窗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的车窗的自动升降和开闭已经成为汽车舒适配置的必选项目,其中,汽车的车窗包括前后风窗、通风窗、侧窗以及遮阳顶窗。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安装电动车窗,电动车窗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电动门窗夹伤手指的事件频有发生。电动门窗的安全性成为用户主要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用户受到电动门窗的伤害,电动门窗具备防夹功能已成为必然趋势,防夹功能指的是车窗玻璃碰到物体或人体的阻碍时,控制电机反转运行,从而阻止玻璃继续上升。
目前,主流的防夹方式是基于霍尔传感器或基于纹波记录的方式实现防夹功能,其中,基于霍尔传感器的方式需要再电机上安装磁环,磁环随电机转动,并经过霍尔传感器产生方波信号,方波信号的个数反映了天窗的位置,遇到障碍物时电机运动速度变慢,对应方波信号周期变大,车身控制模块(boay control Module,BCM)据此进行是否遇到障碍物的判断,在遇到障碍物时,控制电机反转以实现防夹功能。基于纹波记录的方式是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机的运行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放大后的信号直接被控制器采集,用于判断是否遇到障碍物;以及用于经过高通后与参考电压比较得到与位置对应的方波信号,通过控制器记录方波脉冲个数便得到门窗的位置,在判定遇到障碍物时,BCM控制电机反转以实现防夹功能。以上两种方式均是采集电机的反馈信号或纹波信号实现防夹功能,即只有玻璃碰到障碍物后再实现防夹功能,其安全性较低,此外,现有的防夹功能的实现均采用单一的防夹策略,其可靠性较低,很容易导致防夹失败,造成用户被夹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窗的防夹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窗控制装置、车窗及汽车,提高了车窗的防夹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了用户被夹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窗控制装置,所述车窗控制装置包括:红外光栅传感器,所述红外光栅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车窗周围的目标区域,且所述红外光栅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栅所构成的平面与所述车窗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雷达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车窗周围的目标区域,且所述雷达传感器的发射波的发射方向与所述车窗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所述红外光栅传感器和所述雷达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光栅传感器和/或所述雷达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在所述检测信号为防夹信号时,控制驱动所述车窗升降的电机反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外光栅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均设置于车窗周围的目标区域,雷达传感器的发射波的发射方向与车窗所在的平面相平行,红外光栅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栅构成的平面与车窗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如此,当用户靠近车窗且遮挡红外光栅时和/或遮挡雷达传感器的发射波时,此时红外光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或雷达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为防夹信号,控制部件控制电机反转以控制车窗下降,避免了车窗继续上升实现防夹功能。如此,采用本方案,只要用户靠近车窗并遮挡红外光栅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时,即可实现防夹功能,其安全性较高,此外,本方案的防夹功能的实现采用两种防夹策略,其可靠性较高,降低了车窗防夹的失误率,避免了用户被夹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