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5282.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华上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6 | 分类号: | H01B13/06;H01B13/16;B01D29/11;B01D29/96;B08B1/02;B08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自动 上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涉及漆包线缆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六个步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缆的上漆装置,包括基座和左端框,以及固定安装在基座顶侧右端的壳体,所述左端框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清洁布条,所述左端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锥形套。本发明通过在漆盒内设置过滤网罩,能够对漆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后期漆中杂质堵塞喷漆头,其中盖板和漆盒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拆掉盖板,取出过滤网罩进行清理,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从而对漆盒中的漆进行搅拌,从而使得漆盒中的漆保持流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缆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
现有的漆包线上漆装置在喷漆的作业中,由于漆中含有杂质容易造成喷头堵塞,增大了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且上漆滴落的漆通常被浪费掉,增大了上漆成本,且现有的上漆装置不方便维护。
因此,提出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漆包线缆的自动上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质检合格的漆包线缆收卷成辊并安装到放线架上,并准备收线架、风干设备和上漆装置;
B:将上漆装置置于放线架和收线架之间,且上漆装置和收线架之间放置有风干设备,并将放线架上的漆包线缆依次穿过上漆装置两侧的穿线孔,再将漆包线缆穿过风干设备与收线架连接;
C:启动上漆装置上的第一电机,两个转轴转动并带动其上的清洁布条对漆包线缆进行表面清洁;
D:接着上漆装置上的锥形套内的喷漆头对漆包线缆进行喷漆处理,同时滴落的漆沿着锥形套流出并进入到收集斗中,经泵体,将收集斗中漆通过传输管重新注入到漆盒内供使用;
E:当喷漆之后的漆包线缆经过风干设备时,由风干设备对其进行干燥处理;
F:最后由收线架将干燥处理之后的漆包线缆进行收卷成辊即可。
一种漆包线缆的上漆装置,包括基座和左端框,以及固定安装在基座顶侧右端的壳体,所述左端框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清洁布条,所述左端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圈呈圆周阵列布置的喷漆头,所述锥形套的壁内开设有环形槽腔,所述锥形套的顶侧固定连接有与环形槽腔连通的进漆管,所述壳体的外部顶侧固定安装有漆盒,所述漆盒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贯穿壳体顶壁的软管,所述壳体的外部底侧右端固定安装有收集斗,所述基座的顶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与活动块相适配,所述导槽内转动安装有丝杆。
可选的,所述左端框和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和左端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右端板,所述右端板和橡胶垫的中部均开设有穿线孔。
可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内部顶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和转轴的底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华上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华上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5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光照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有限状态的双电源转换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