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胃液消化型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4790.8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宋茹;韦荣编;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42 | 分类号: | A61K47/42;A61K47/36;A61K47/69;A61K31/122;A61P39/06;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胃液 消化 型虾青素 递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耐胃液消化型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虾青素的提取,记作溶液A;2)玉米醇溶蛋白溶液的制备,记作溶液B;3)海藻酸钠水溶液的制备,记作溶液C;4)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均质处理,加入溶液C,然后再次均质处理,迅速倒入CaCl2溶液中,室温静置,收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经冷冻或烘箱烘干方式干燥,得到颗粒状的虾青素递送体。本发明首次将虾青素制备为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钙递送体系,制备的虾青素递送体耐受胃液消化,包埋体玉米醇溶蛋白可在肠液中降解,释放出虾青素在小肠吸收,从而最大化地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胃液消化型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极性强于其他类胡萝卜素。众所周知,虾青素可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光氧化,抗氧化活性比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质、叶黄素、角黄素高10倍,抗氧化活性比α-生育酚高100-500倍。然而,虾青素在水体系中高度不溶,在一些环境条件下(如光、热、氧)很容易降解。虾青素的包封将提高其稳定性和货架期。递送虾青素体系必须保护核心物质虾青素不受酸性胃液影响,同时允许其随后在肠道环境下释放,以适当的形式发挥虾青素功能。因此,开发食品级虾青素包封载体系统以提高其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热点。
玉米醇溶蛋白是为数不多的疏水性水不溶性生物聚合物之一,已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口服。因为非极性氨基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占玉米醇溶蛋白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所以玉米醇溶蛋白疏水性很强。根据玉米醇溶蛋白自身的疏水性,通过调节溶解玉米醇溶蛋白溶剂的溶解性,可以将玉米醇溶蛋白重构成纳米颗粒,用于包裹水溶性差、但溶于乙醇水溶液的生物活性成分。褐藻酸盐是一种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物质,在微胶囊制备中应用广泛,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优点。褐藻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但在温和的碱性条件下易被降解,这是其用于递送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专利CN201580013088.3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递送的方法和组合物,具体公开了活性成份辅助组合物包含活性成份化合物(例如虾青素)以及一种或多种辅助酯。该活性成份辅助组合物可用于将活性成份化合物有效地经皮递送给对象。该发明所述活性成份辅助组合物用于治疗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疾病的用途:皮肤疾病、胃食道逆流、癌症、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抑郁、季节性情绪失调(SAD)、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失眠、阿兹海默病、妄想症、头痛、肥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耳鸣、肠易激综合征、衰老及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但是上述专利中只是公开了可将虾青素与辅助酯组合后经皮递送给对象,并非是经过食道传递。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未有将虾青素与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钙递送体系进行结合的相关报道,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制备虾青素的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钙递送体系需要经过大量摸索以及克服诸多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胃液消化型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次将虾青素制备为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钙递送体系,制备的虾青素递送体耐受胃液消化,包埋体玉米醇溶蛋白可在肠液中降解,释放出虾青素在小肠吸收,从而最大化地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耐胃液消化型虾青素递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虾青素的提取:将虾壳和/或蟹壳蒸熟,然后破碎处理;向虾壳和/或蟹壳中加入无水乙醇使所得液体中乙醇浓度大于84vol%),水浴下避光振荡提取,滤出滤液,沉淀再用同样方法提取多次,然后滤液合并,1-5℃下离心除去细小沉淀或用纱布过滤除去细小沉淀,滤液经旋转蒸发至成粘稠状,取出,加入石油醚充分震荡混合,将位于上层的石油醚提取层(沉淀层为不溶于石油醚的少量蛋白提取物)收集,旋转蒸发除去石油醚,再用乙醇溶液复溶得到虾青素醇溶液,记作溶液A。
2)玉米醇溶蛋白溶液的制备,记作溶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47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天然盈肌精油
- 下一篇:一种优质分级大米生产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