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麦克风的列车轴承轨边声学信号主动降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4725.5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刘家庆;汪路;刘永斌;陆思良;琚斌;曹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3/04 | 分类号: | H04R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麦克风 列车 轴承 声学 信号 主动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麦克风的列车轴承轨边声学信号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1)、在列车轨道旁边放置两个麦克风,其中主麦克风正对轮对轴承,参考麦克风正对列车与轮轨接触处,且两个麦克风在同一垂直面上,当列车高速通过时,两个麦克风同步采集轮对轴承发出的声音信号、轮轨接触噪声和背景噪声,主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为pre(t),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为ref(t);
步骤(1-2)、对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ref(t)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反调制信号处理得到信号ref_correct(t),然后对信号ref_correct(t)进行再调制处理得到信号ref_modulate(t),使参考麦克风与主麦克风采集到的声信号多普勒畸变规律一致;
所述步骤(1-2)中,对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ref(t)进行反调制信号处理环节的步骤如下:
步骤(1-2-1)、根据声源发声时间序列te={0,1/fs,2/fs,…(N-1)/fs}计算参考麦克风采集信号的时间序列其中,N为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长度,N>1,fs为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采样频率,s为信号起始时刻声源距离参考麦克风的水平距离,v为列车运动速度,r2b为列车运动过程中轮轨接触处与参考麦克风之间的最短距离,c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步骤(1-2-2)、在频域上对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ref(t)进行反调制处理:以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ref(t)为y变量,以td1(t)为x变量,tr1为插值x变量进行三次样条插值拟合取样,得到序列xp,其中td1(t)=te+R1(0)/c,R1(0)为信号起始时刻轮轨接触处与参考麦克风的距离,其值为
步骤(1-2-3)、在时域上对参考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反调制处理:ref_correct(t)=xp*A1,其中R1为列车轮轨接触处与参考麦克风之间的实时距离,M为马赫数M=v/c,θ1为轮轨接触处与参考麦克风的连线和列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实时夹角;
所述步骤(1-2)中,反调制处理之后的信号ref_correct(t)进行再调制信号处理环节的步骤如下:
步骤(1-2-4)、在时域上对参考麦克风反调制之后得到的信号ref_correct(t)再调制处理:其中r1b为车轮运动过程中轮轨接触处与主麦克风之间的最短距离,R2为轮轨接触处与主麦克风之间的实时距离,θ2为轮轨接触处与主麦克风的连线和列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实时夹角;
步骤(1-2-5)、在频域上对参考麦克风反调制之后的信号进行再调制处理,记主麦克风采集信号的时间序列以tr2为x变量,td2(t)为插值x变量,ref_mod_1(t)为y变量进行三次样条插值拟合取样,得到再调制处理之后的信号ref_modulate(t),其中td2(t)=te+R2(0)/c,R2(0)为信号起始时刻轮轨接触处与主麦克风的距离,其值为
步骤(1-3)、采用最小均方算法进行主动降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麦克风的列车轴承轨边声学信号主动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运用最小均方算法实现去噪的步骤如下:
步骤(2-1)、主麦克风采集信号pre(t)作为主通道输入信号p(t),信号ref_modulate(t)作为参考通道输入信号r(t);
步骤(2-2)、参考通道输入信号r(t)经LMS自适应滤波器之后的输出信号为r′(t),具体操作表达式如下:
r′(t)=WT(t)r(t)
W(t+1)=W(t)+2μe(t)r(t)
e(t)=p(t)-r′(t)
上述公式中μ为步长因子,W(t)为权系数向量,W(t+1)为滤波器权值更新函数,e(t)为主通道输入信号与参考通道输出信号之差,也就是误差信号,亦即最终输出的去噪之后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47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