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充替代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3558.2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8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蒯仂;茹意;罗月;邢梦;华亮;费晓雅;宋建坤;陈洁;缪晓;迮侃;李苏;赵克勤;李欣;李福伦;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20/90 | 分类号: | G16H20/90;G16H20/1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31262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生统计学 显著性检验 细胞因子 药物血清 分析 样本量 外周血单核细胞 寻常型银屑病 定量计算 血热 血瘀 应用 定性 参考 替代 补充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充替代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材料与方法由材料和方法组成;结果由培养前后三组INF‑γ比较、培养前后三组IL‑4比较、不同药物血清浓度对血热组细胞因子影响、不同药物血清浓度对血瘀组细胞因子影响、联系数的应用组成。其优点表现在:运用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同异反分析,定性描述及定量计算分析从血分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NF‑γ/IL‑4表达影响的同一度,其结论与经典卫生统计学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一致;在样本量偏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析得出结果;可以解决在样本量偏低的情况,为卫生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应用集对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充替代的显著性检验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补充替代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集对分析由我国学者赵克勤先生在1989年提出,是一种处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关系的系统数学理论。集对是指由2个集合组成的一个单位,如用H表示由集合A与集合B组成的集对,常记成H=(A,B)。联系数是集对的特征函数,用来表示集对H中2个集合各种关系的联系状态,首先通过分析两个集合的全部关系建立集对的特征函数--联系数。按联系分量个数,有二元联系数(所有关系分成2类:确定和不确定),三元联系数(所有关系分成3类:共同类,相异类,相反类),四元联系数(所有关系分成4类:共同类,相异偏同类,相异偏反类,相反对立类),然后利用联系数作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相应的系统分析和数学处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证”是在明确“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宿疾,综合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对所处疾病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况,属于相对不确定的因素,而集对是由两个集合组成的一个数学概念,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阴阳理论不谋而合,因此中医辨证论治与集对分析理论相结合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基于联系数的数学期望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对应,再反馈对辨证论治的治方治则、所用药物作相应调整,如此渐进以求提高疗效。研究目前已将集对分析应用于疾病的诊疗,以糖尿病足和银屑病为例,建立了中医辨证模型及相应的疗效评价体系,运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方法筛选临床难愈性辨证因子并作对症用药及疗效曲线的方药优选,据此优化的集对分析诊疗方案通过前瞻性RCT研究证实其提高了临床疗效,目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采用集对分析在中医临床实践及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3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类食品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维医疗影像数据的交互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