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纸质建筑的保温通风墙体的搭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0602.4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峰;陈星;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56;E04B1/74;E04B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纸质 建筑 保温 通风 墙体 搭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围护结构施工领域内的一种适用于纸质建筑的保温通风墙体的搭建方法,搭建纸质圆管并在纸质圆管上安装加强箍:然后在加强箍对应的位置,钻出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孔洞,同时在纸质圆管钻出贯穿纸质圆管的通风孔,然后将通风阀装入相应的通风孔中,并在纸质圆管底部安装电热器件;再在底部基座上逐一安装纸质圆管形成墙体;设置保温层后安装顶部基座,从而完成墙体的搭建。本发明可以快速搭建具有调节通风作用的墙体,使得室内外能进行内外换气,墙体结构牢固,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围护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纸质建筑的墙体结构的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纸质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由于具有成本低、自重轻、搭建和拆卸方便灵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以2014 年曾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Shigeru Ban为代表,各国建筑师已经在全世界十多个国家中建造了大量的纸质建筑。然而纸质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墙体耐久性较差、保温性能较差、防火防水性较差、难以实现通风功能等,因而限制了纸质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纸质建筑的保温通风墙体的搭建方法,使其可以快速搭建具有调节通风作用的墙体,使得室内外能进行内外换气,墙体结构牢固,施工方便。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纸质建筑的保温通风墙体的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纸质圆管:所述纸质圆管为带有中空管腔的管形结构;纸质圆管由内管、外管和隔离圆管连接而成,隔离圆管内外侧分别经粘结剂与内管、外管相粘接,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两端由隔离圆管封闭的一个或多个隔热腔;
(2)安装加强箍:将加强箍内侧涂胶,套于纸质圆管的两端或粘贴在纸质圆管的中部;
(3)钻孔:在加强箍对应的位置,对纸质圆管钻出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孔洞,同时在纸质圆管钻出贯穿纸质圆管的通风孔,然后将通风阀装入相应的通风孔中,并在纸质圆管底部安装电热器件;
(4)安装底部基座:将基座安装于地面形成底部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底板连接螺栓的安装孔,垂直于底板并向底板一侧延伸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底板上围合出若干用于插接纸质圆管和小圆管的插接口;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安装孔;
(5)墙体成型:将纸质圆管逐一插入地面的基座上对应的插接口中,以连接螺栓穿过对应的孔洞及挡板上的安装孔将纸质圆管与底板相固定,形成墙体;
(6)设置保温层:在墙体一侧或两侧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所述小圆管,小圆管设置在相邻纸质圆管之间且与纸质圆管相切,小圆管与纸质圆管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保温材料;
(7)安装顶部基座:将基座安装在纸质圆管和小圆管顶部作为与屋顶连接的顶部基座,所述基座从上往下扣装于纸质圆管顶部并以连接螺栓相固定。
本发明的安装步骤及每一步骤中,为便于操作,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其整体操作简便,安装快速。形成的墙体使用时,具有如下几种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一:在夏季晴朗的白天,开启内侧的下部通风阀和外侧的上部通风阀,通过电热器件加热中空腔内的空气,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烟囱效应,使室内空气在烟囱效应的原理下由室内流向室外,在通风的同时将室内多余的热量排出室外。工作状态二:在冬季晴朗的白天,开启外侧的下部通风阀和内侧的上部通风阀,通过电热器件加热中空腔内的空气,使空气在烟囱效应的原理下由室外流向室内,在通风的同时将清新的热空气送入室内。工作状态三:在过渡季、阴雨天气、夜晚或其他情况下,电热器件停止加热、通风孔关闭,纸质圆管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利用电热器件作为气流的驱动源,可以通风调节室内外温度,引入新鲜空气,可用于搭建轻质、临时性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快速搭建具有调节通风作用的墙体,使得室内外能进行内外换气,墙体结构牢固,施工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06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