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5653.8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颖成;陶忠;余文正;袁吉星;陆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E04G1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框架结构 混凝土 楼板 施工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支撑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H型钢框架梁、H型钢次梁、木模板、木质次龙骨、型钢主龙骨、主龙骨支座、支座纵向支撑、支座横向支撑、型钢主龙骨侧向支撑。将主龙骨支座固定在H型钢梁的下翼缘,将主龙骨固定于支座并安装支座横向支撑杆件、支座纵向支撑,安装木质次龙骨,固定木模板。本发明与满堂脚手架支撑相比具有的特点是:不需要满堂脚手架支撑;在拆模时,型钢主龙骨可以下降,以便拆除龙骨及模板;型钢主龙骨、主龙骨支座及支撑可以重复使用;在钢框架柱、梁安装后,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楼层楼板施工,为水、电、气等专业提供了工作平面,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支撑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越来越普遍,目前钢框架结构常采用H型钢梁,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或者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但存在下列问题:
采用普通现浇混凝土楼板,需下层楼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将满足施工荷载的模板及支撑脚手架安装在下层楼面上,施工进度慢。
考虑采用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压型钢板在楼板施工后需进行防火涂料施工;若压型钢板仅作为施工楼板时的模板,消耗大量钢材,两种方案可提高施工速度,但不经济。并且楼面荷载较大时,也需采用跨间竖向支撑或支撑桁架。
目前采用的免竖向支撑施工方法,主龙骨采用木方,跨度2m以下,间距小于600mm,在楼板施工完成后,拆模较困难,木材再次利用率低,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钢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支撑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支撑装置,包括H型钢框架梁1、H型钢次梁2、型钢主龙骨3、木质次龙骨4、主龙骨支座5、支座纵向支撑6、支座横向支撑7、型钢主龙骨侧向支撑8,箱型钢柱(9)。在H型钢主梁1和H型钢次梁2的下翼缘安装主龙骨支座5,主龙骨支座5延H型钢框架梁1和H型钢次梁2纵轴由支座纵向支撑6连接并在垂直方向由支座横向支撑7固定,每根型钢主龙骨3与主龙骨支座5连接,在垂直主龙骨支座5纵轴方向由4根型钢主龙骨侧向支撑8,保证侧向稳定。
所述木质次龙骨4在型钢主龙骨3的上方,型钢主龙骨侧向支撑8在支座横向支撑上方,支座纵向支撑6在支座横向支撑7的上方,主龙骨支座5设置在H型钢框架梁1和H型钢次梁2的下翼缘。
所述型钢主龙骨3上设置有固定木质次龙骨4的钢板Ⅰ31、主梁位置固定板32、主梁端头33、主龙骨连接侧向支撑的榫槽36、螺母34、螺栓孔35。
所述主龙骨支座5包括钢柱51、钢珠52、螺栓53、圆形钢筒54、钢板55、弧形钢板56、加劲板57、侧向支撑榫槽58、固定横向支撑钢框59、主梁定位螺栓510,主龙骨支座5的两个对称的侧面为钢板55,在两个钢板55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栓53和侧向支撑榫槽58,侧向支撑榫槽58位于螺栓53的上方,主龙骨支座5的正面上设有两个固定横向支撑钢框59和四个主梁定位螺栓510,主梁定位螺栓510位于固定横向支撑钢框59的上方,主龙骨支座5的中间设有钢柱51,钢柱51的外面设有圆形钢筒54,圆形钢筒54的底部为弧形钢板56,弧形钢板56的下面设有加劲板57,螺栓53连接钢板55和圆形钢筒54。
所述支座纵向支撑6上设置有纵向支撑榫头61。
所述支座横向支撑7包括横向支撑顶板71、带手柄的顶推件72、横向支撑杆73、固定位置的圆孔74、横向支撑外套管75,横向支撑杆73的一端设有横向支撑顶板Ⅰ71上套有带手柄的顶推件72,横向支撑外套管75的另一端设有横向支撑顶板Ⅱ71,在横向支撑外套管75上设有固定位置的圆孔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5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电梯升降控制方法
- 下一篇:齿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