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0953.7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梦迪;赵翔;赵家乐;张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金慧君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多次 实验 表征 页岩 孔隙 连通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S2、对S1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第一次压汞实验,第一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S3、对S2中经过第一次压汞实验后的样品进行第二次压汞实验,第二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S4、根据同一孔隙直径,将S2中得到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与S3中得到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进行做差处理,即可得到两次压汞实验后同一孔隙直径的残余汞量,所述残余汞量即用来表征样品的孔隙连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常规天然气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压压汞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孔径分布表征手段在页岩储层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压汞基本原理是:汞对一般固体不润湿,欲使汞进入孔喉需施加外压,外压越大,汞能进入的孔喉半径越小。测量不同外压下进入孔隙中汞的体积即可知相应孔喉大小的孔隙体积。
同时,利用压汞数据也可以估算许多重要参数,如渗透率、孔隙曲折度等。其中孔隙曲折度与孔隙连通性密切相关,孔隙曲折度越大,页岩储层微纳米孔隙中的油气分子就需要经过越复杂的孔隙通道进入裂缝网络中,孔隙连通性也就越差。同时,基于压汞实验降压过程中出现的汞滞留现象,故考虑利用汞滞留现象及残余汞量来表征页岩基质孔隙连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一定重量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S2、对S1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第一次压汞实验,第一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
S3、对S2中经过第一次压汞实验后的样品进行第二次压汞实验,第二次压汞实验结束后,分别获取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
S4、根据同一孔隙直径,将S2中得到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与S3中得到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进行做差处理,即可得到两次压汞实验后同一孔隙直径的残余汞量,所述残余汞量即用来表征样品的孔隙连通性。
进一步地,S1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烘干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温度为110℃,烘干时间为48h。
进一步地,S2中所述压汞实验包括以下步骤:将S1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样品固定在压汞仪中,依次对样品进行低压分析处理和高压分析处理,高压分析处理结束后,即可获取第一次压汞实验后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一增量进汞体积。
进一步地,S3中所述压汞实验包括以下步骤:将S2中经过第一次压汞实验后的样品固定在压汞仪中,依次对样品进行低压分析处理和高压分析处理,高压分析处理结束后,即可获取第二次压汞实验后样品不同孔隙直径对应的第二增量进汞体积。
进一步地,S4中所述残余汞量越小,样品的孔隙连通性越好。
进一步地,其可用于对油气在页岩中可动性及保存条件的定量评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和判断精准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利用多次压汞实验表征页岩孔隙连通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四组样品第一次、第二次压汞实验后孔喉直径-增量进汞体积与孔喉直径-累计进汞体积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