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0279.2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5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313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72 铜线 混合 绕组 结构 以及 应用 电机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且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和相邻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特别涉及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背景技术
从长远来看,小型化、高速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小型化必然要求电机功率密度有大幅度提升;高功率密度带来的是对电机散热要求的提升,使用油冷却方式可以明显改善电机的散热,尤其应用在扁铜线绕组的电机上。
扁线电机与圆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成形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40%左右,而扁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60%以上。槽满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填充更多的铜线,电机的电阻越低,相同电流下,铜损耗越低。对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槽内的铜导体之间接触面积大,热导性能更好。
现有的一种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在每槽导体层数为4,6,8…且并联支路为偶数时,由于最小线圈单元的相邻元件是分布在同一层的,双层波绕组结构包括分别分布在不同层的元件,位于不同层中的元件的电感值是不同的,最小线圈单元自身内部是非自平衡的,无法通过改变各最小线圈单元之间的串并联方式来实现多功率等级的功率更改。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且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和相邻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或者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的节距不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为U型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混合绕组结构分布在72槽8极或72槽12极的绕组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本发明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芯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冷电机的油路结构
- 下一篇:基于散斑投影的深度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