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排片机的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5244.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文涛;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田怡春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办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片机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排片机的上料装置,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底座上设气动导轨,其包括轨道和载物板;轨道两端设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二者间设机械手;上料组件包括四个上料转轮;上料转轮包括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前者直径大于后者;第一上圆柱体侧壁上设第一螺旋槽;上料转轮穿设上料转轴,其与上料驱动装置连接;四个上料转轮上方设上料口;下料组件包括四个下料转轮;下料转轮包括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前者直径大于后者;第二上圆柱体侧壁上设第二螺旋槽;下料转轮穿设下料转轴,其与下料驱动装置连接;四个下料转轮上方设下料口。本发明可实现自动上料,运行效率可提升30%;减少人员,实现一人管控多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排片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排片机是自动化生产的常见设备,特别是在半导体生产领域,比如硅片自动排片机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成本。
而自动排片机也是需要设置上料装置的。现有的自动排片机上料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搬运方式,这样对自动排片机机器运作而言,严重限制了其生产效率,影响了产品质量;而对于工人而言,大大增加了工人与机器直接接触的安全风险;对生产线以及企业而言,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人工费,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排片机的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排片机需要以人工搬运的方式上料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排片机的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动导轨,所述气动导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轨道和滑设于所述轨道上的载物板;
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之间设置有机械手;
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两侧的四个上料转轮;所述上料转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上圆柱体和第一下圆柱体,所述第一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下圆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一上圆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上料转轮的中部穿设有上料转轴,所述上料转轴与上料驱动装置连接;
四个所述上料转轮的上方设置上料口,所述上料口具有竖向的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位于所述轨道的上方;所述上料通道的横截面为第一矩形,且所述第一矩形的四个角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上料转轮靠近轨道侧的顶面上方;
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两侧的四个下料转轮;所述下料转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上圆柱体和第二下圆柱体,所述第二上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下圆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二上圆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下料转轮的中部穿设有下料转轴,所述下料转轴与下料驱动装置连接;
四个所述下料转轮的上方设置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具有竖向的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位于所述轨道的上方;所述下料通道的横截面为第二矩形,且所述第二矩形的四个角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下料转轮靠近轨道侧的顶面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驱动装置包括两上料电机;位于所述轨道同侧的两上料转轴之间绕设上料皮带,该两上料转轴之一与一所述上料电机连接;
所述下料驱动装置包括两下料电机;位于所述轨道同侧的两下料转轴之间绕设下料皮带,该两下料转轴之一与一所述下料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口和下料口均由四根角钢焊接而成,相邻角钢之间连接加强板;
所述上料口和下料口分别由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上料口与下料口之间,所述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口的下端设置有单向防落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5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柔高导电绞合导电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全监护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