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3416.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冠翔;杜昌隆;黄士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72003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性驱动 静电保护元件 耦接 正极性驱动 背光模块 背光装置 参考接地 显示装置 | ||
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静电保护元件、第二静电保护元件以及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背光模块具有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第一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一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二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正极性驱动端与第一负极性驱动端或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连接于背光模块的正极性驱动端的静电保护元件的工作电压的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消费型电子装置(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中,各家厂商对于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现有的静电放电测试技术中,设计者通常会在背光模块的各个驱动端(如,正极性驱动端以及负极性驱动端)进行接触放电,因此需要在各个驱动端上配置静电保护元件,以使静电保护元件可以连接于对应的驱动端以及参考接地端之间。
然而,由于正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导致连接于正极性驱动端的静电保护元件的工作电压也相对较高,进而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连接于背光模块的正极性驱动端的静电保护元件的工作电压,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要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连接于背光模块的正极性驱动端的静电保护元件的工作电压,以降低显示装置整体的成本。
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静电保护元件、第二静电保护元件以及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背光模块具有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第一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一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二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正极性端与第一负极性驱动端或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脉宽调制信号产生器、发光二极管驱动器以及背光装置。脉宽调制信号产生器用以产生脉宽调制信号。发光二极管驱动器耦接至脉宽调制信号产生器,并依据脉宽调制信号产生驱动信号。背光装置耦接至发光二极管驱动器,其中背光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静电保护元件、第二静电保护元件以及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背光模块具有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第一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一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二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中的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第三静电保护元件耦接于正极性端与第一负极性驱动端或第二负极性驱动端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可以将原先耦接至正极性驱动端的静电保护元件,调整为耦接于所述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的其中之一之间,使得当背光装置操作于静电放电测试模式时,正极性驱动端至参考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差可以通过耦接于所述正极性驱动端与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的其中之一之间的静电保护元件,以及耦接于所述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的其中之一与参考接地端之间的静电保护元件来进行分摊。如此一来,相较于静电保护元件直接耦接于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参考接地端之间,本发明的耦接方式更能够降低耦接于所述正极性驱动端以及多个负极性驱动端的其中之一之间的静电保护元件的工作电压,进而有效地降低背光装置整体的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依照图2所示的脉宽调制信号在不同的操作频率下的波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30:背光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3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色彩校正辅助模组、色彩校正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下一篇:智能灯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