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地质图件三维快速组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9861.X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2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刚;郭元岭;侯飞;刘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万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地质图 三维 快速 组合 方法 | ||
1.一种平面地质图件三维快速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平面地质图件预处理,对原始图件进行标记,获得原始图件的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变换,计算图件模型对应的实际数据,对地质图件进行空间变换;步骤1)具体包括
S1:建立地质图件库,首先设计地质图件信息库,将所有地质图件存储到信息库中,然后根据地质图件中井位的实际坐标信息计算地质图件的坐标数据,包括图件变换过程和数据校正过程;
S2:图件变换,包括勘探成果图变换、连井剖面图变换、综合柱状图变换;
S21勘探成果图变换是为了计算图件表征的地层区域范围,暂不考虑实际深度因素,变换的关键是成果图件的水平数据变换,忽略地势在纵向的起伏和地层的变化图件变换的流程如下:选择勘探成果图件,点击图件中已知实际井位坐标的井位标志以获取该井在图件中的位置,对应输入该井实际坐标,通过两个井的坐标数据计算图件坐标数据,存入地质图件信息库;
S22连井剖面图变换:连井剖面图表征连井剖面图上的地层变化;由于构成连井剖面的井不在一个平面,因此连井剖面实际上是个折面;由于连井剖面图是二维平面图,所以在变换时需要根据实际井位重新计算剖面位置,连井剖面图变换包括水平和深度两个方向,变换过程如下:
①水平坐标变换
根据勘探成果图件中井的实际水平位置计算连井剖面图中该井位置处的走向,即根据相邻两井坐标计算两井间剖面的方向;根据连井剖面图中井的像素距离、连井剖面图中井的实际水平坐标,计算连井剖面图件的水平坐标,包括剖面起点位置、中间井点位置和终点位置;
剖面图件高、宽分别为height、width,左侧两口井坐标为:井1像素坐标(x1,y1),实际坐标(x2,y2),井2像素坐标(x3,y3)实际坐标(x4,y4),那么左侧单位横向像素对应水平距离所以图件左侧角点水平坐标可以得到为:同样,计算出右侧单位横向像素对应水平距离则右侧角点水平坐标为:
x=x8-prl*(x7-width)
y=y8-prl*(x7-width);
②深度坐标变换
深度变换数据来源是剖面图所含有的地层深度信息;假设剖面图件高,宽为height,width:坐标尺上两点坐标为:p1像素坐标(px1,py1),实际深度:h1,P2像素坐标(px1,px2),实际深度:h2;
可得单位竖直像素对应深度得图件任一位置(x,y)实际深度h=h1-ph*(py1-y).
同时可以计算出,图件角点的深度为所以加上深度修正系数λ调整之后,图件角点深度为:
上方角点:hu'=λ*(h1-ph*py1)
下方角点:hp'=λ*(h1-ph*(py1-height))
所以结合水平坐标计算,四角坐标如下计算:
corner1(x2-pll*x1,y2-pll*x1,h1-ph*py1)
corner2(x2-pll*x1,y4-pll*x1,h1-ph*(py1-height))
corner3(x8-prl*(x7-width),y8-prl*(x7-width),h1-ph*py1)
corner4(x8-prl*(x7-width),y8-prl*(x7-width),h1-ph*(py1-height))
S23综合柱状图变换:综合柱状图仅包含一口井的信息,只需要存储该井的信息,综合柱状图不需要深度校正、没有固定的大小,具体的图件位置坐标在三维组合与可视化过程中进行计算;
S3数据校正,勘探成果图中没有深度数据,当勘探成果图与连井剖面图空间组合时,需要保证勘探成果图和连井剖面图中各井点的深度坐标数据一致,由于误差,该地层处的实际井深度坐标与连井剖面图中不一致,需要根据一个标准进行校正,以实际井深度为准,如果实际数据缺失,则以连井剖面图中数据为准,记入地质图件库
2)构造可视化对象,基于不同的需求构建不同的模型,承载展示勘探成果图、连井剖面图、单井柱状图二维图件,以表征单个地层的起伏特征以及多地层多井的联合特征;可视化对象内部包括几何体、文字,并且封装了一些可视化相关操作,包括半透明、改变模式;
3)平面图件三维组合与可视化,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组合变换后的图件,实现地质图件的三维组合、构建三维构造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万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万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98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