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8235.9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42 | 分类号: | E05F15/42;E05F15/73;E05F15/5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练逸夫;尚枝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系统,包括车载控制系统、车载声音输出装置及激光检测装置,车载控制系统与所述车载声音输出装置及激光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激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信号发射装置及激光信号接收装置,激光信号发射装置设置在车门框体上,激光信号接收装置设置在车门内侧,激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实时接收激光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信号,并将激光信号传输至车载控制系统,车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判断车门框体与车门之间是否存在异物,并通过车载声音输出装置对驾驶员进行提醒。该防夹系统对驾驶员的提醒,驾驶员快速做出反应,此外,车载控制系统还能通过气缸减缓车门关闭动作的速度,为驾驶员提供更多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置及车门防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以快捷、方便等优势,迅速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然而,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汽车车门夹坏物品,甚至伤人的事故也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或乘客经常会忘记检测汽车车门是否存在异物而直接关闭汽车车门所引起,当然也有部分事故是由于车外其他人员无意中依靠车门所致。当衣物或随身物品被车门夹住后,若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快速作出正确反应,就可能会导致乘客或其他人员受伤。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汽车车门防夹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电子延时防夹技术,该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反应不够灵敏,防夹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种是气囊防夹技术,该防夹技术主要是通过监测胶条内部气流的运动变化来产生防夹信号,灵敏度较高,但同时气路安装及布线难度也较大,成本较高,不利于普遍推广;第三种是气压开关防夹技术,该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监测排气压力值固定,可靠性较低。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的汽车车门防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系统,包括车载控制系统、车载声音输出装置以及激光检测装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车载声音输出装置及激光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激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光信号发射装置以及与激光信号发射装置相配合的激光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激光信号发射装置设置在车门框体上,所述激光信号接收装置设置在车门内侧,所述激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实时接收激光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激光信号,并将激光信号传输至车载控制系统,所述车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判断车门框体与车门之间是否存在异物,并通过车载声音输出装置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进一步的,还包括触摸传感装置,所述触摸传感装置设置在车门外把手上,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与车载控制系统通信连接,触摸传感装置用于将触摸信号实时传输至车载控制系统,所述车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激光信号和触摸信号对驾驶员进行提醒。
进一步的,所述触摸传感装置为触感传感胶条。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缸以及气缸驱动装置,所述气缸与车门铰链配合设置,用于推动车门开关,所述气缸与所述气缸驱动装置连接,且所述气缸驱动装置与车载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车载控制系统通过气缸实现对车门开关状态的控制。
进一步的,还包括车载显示装置,所述车载显示装置与车载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车载控制系统通过车载显示装置向用户发送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检测装置设有多组,每组激光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激光信号发射装置以及一个激光信号接收装置,各所述激光信号发射装置等距设置在车门框体上,各所述激光信号接收装置等距设置在车门边缘的内侧。
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方法,基于上述一种汽车车门智能防夹系统,包括:
车载控制系统通过激光信号接收装置实时获取激光信号;
车载控制系统对激光信号进行分析,判断车门框体与车门之间是否存在异物,若存在异物,则发送警示信号至车载声音输出装置以及车载显示装置,否则继续进行激光信号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