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4290.0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陈凌铜;陈方民;徐长节;孙志浩;丁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4;E02D5/76;E02D5/18;E02D19/18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综合管廊 支护结构 放坡 跨段 底板 市政管线 注浆加固 施工安全性 施工过程 污水管道 支护形式 地表面 第一级 加固层 级放 加土 土钉 外围 保证 挖掘 施工 应用 | ||
一种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该一支护结构应用于上跨市政管线段的综合管廊基坑,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两侧边均包括相邻的第一级放坡和第二级放坡,该第一放坡与地表面连接,所述支护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底部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端的加固层,以及打入所述第二放坡内部的四道土钉,所述采用注浆加固。本发明中,在上跨段因下方污水管道的影响采用放坡加土钉的支护形式,并且,在上跨段基坑坑底采用注浆加固,保证了上跨市政管线段的综合管廊基坑外围的结构强度。通过该支护结构的设计,可保证上跨段综合管廊基坑的施工安全性,整体的施工过程易于控制,且施工质量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城市功能的日渐转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已成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这些地下综合管廊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而且长度长,跨度大,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临近市政管线,穿越已有建筑和道路的情况。管廊基坑开挖引起地下管线过度变形和破坏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这类工程事故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社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上跨市政管线进行综合管廊基坑的开挖这类工程难度更大,危险性更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市政管线的破坏。
因此针对上跨市政管线的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跨大直径管线的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提出一种保证基坑本身稳定的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挖掘方法
一种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应用于上跨市政管线段的综合管廊基坑,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两侧边均包括相邻的第一级放坡和第二级放坡,该第一放坡与地表面连接,所述支护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底部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端的加固层,以及打入所述第二放坡内部的四道土钉,所述采用注浆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该基坑开挖深度为5mm,坑底离市政管线部1m。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级放坡的坡度为1:1.25,所述第二级放坡的坡度为1:0.3。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级放坡在坡面喷射厚度为100mm的C20混凝土护面,并内设直径8mm、间距200*200mm的HRB335钢筋网。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四道土钉的直径均为120mm,间距取1.0m,倾角取10°,且四道土钉沿着深度方向上从上至下土钉长度依次为8m、10m、10m和6m。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第一级放坡和第二级放坡之间设置有宽度为1.5m分级过度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基坑的开挖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当开挖的前第一基坑下方是否分布有市政管线;
若是,施工坑底注浆加固层;
开挖施工至第一道土钉下方30cm的位置,打设第一道土钉,施工混凝土护面及钢筋网;
按照上述第一道土钉打入的方法分别打设第二道、第三道和第四道土钉,并施工混凝土护面及钢筋网;
待所述第一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素混凝土垫层封闭基坑
施作综合管廊主体结构;
待主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所述第一基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4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