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工件坐标及降低其加工旋转误差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0952.7 | 申请日: | 201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6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堂;黄智豪;方志明;乔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Q17/22 | 分类号: | B23Q17/22 |
| 代理公司: | 11640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翔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保证 待加工工件 初始坐标 工件坐标 工艺系统 工作效果 记录分析 加工工件 加工误差 均匀排布 人工制造 弯曲变形 旋转误差 原始误差 轴向切削 夹紧力 进给量 热变形 误差量 切削 弹簧 加工 抵消 切割 | ||
1.一种用于确定工件坐标及降低其加工旋转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待加工工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试切工作,包括:
a.根据待加工工件,选取合适的加工刀头,将其装配在机床的转轴上,并开启转轴连接的动力装置;
b.使用调节转把,调节刀头运动,保证刀头慢慢贴向工件的左端面,当刀头与工件贴合后,工件会被刀头切割溅出切削,刚好飞出切削时,立刻停止使用调节转把,刀头不在继续运动;
c.此时记录刀头的横向坐标位置,设为X1;
d.使用调节手轮继续调节工作台横向运动,并调节刀头慢慢贴向工件的右端面,同时工件依然会被刀头切割溅出切削,刚好飞出切削时,立刻停止使用调节转把,刀头不在继续运动;
e.此时记录刀头的横向坐标位置,设为X2,由此可以推算出X轴坐标原点为(X1+X2)/2;
f.用类似于b、d步骤的方向找到工件纵向的两个端头位置,分别设为Y1、Y2,由此可以推算出Y轴坐标原点为(Y1+Y2)/2;
g.调节使用调节转把,带动刀头沿着Z方向运动,工件依然会被刀头切割溅出切削,刚好飞出切削时,立刻停止使用调节转把,刀头不在继续运动,此时刀头的位置为Z轴坐标点;
h.综上所述,工件的X轴、Y轴以及Z轴的坐标原点已经找出;
步骤二:查明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使用大进给量方向切削法对工件进行切割工作,消除了轴向切削力引起的弯曲变形,直接减少误差;
步骤三:用弹簧进行辅助,进一步消除加工时因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同时保证工件的夹具均匀排布,保证夹具的夹紧力分布均匀;
步骤四:如果依然存在误差,此时需要人工制造一个误差量,用来抵消掉工艺系统产生的原始误差,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步骤五:此时需要对仅存的误差进行转移工作,误差转移是指转移工艺的热变形和受力变形等,需要时刻关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转移;
步骤六:最后对相关联的两个平面互相比较参考进行修改,以对方平面为标准进行打磨加工,达到很好的加工精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工件坐标及降低其加工旋转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具有离心力工作原理的测量设备,测量待测工件的X轴与Y轴坐标,同时使用Z轴设定器确定工件Z轴原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包括:
a.将分中棒装配在机床转轴上,并设定转速保持在550r/min,此时先人为的使测头中心线偏移夹持头中心线,让测头相对夹持头进行摆动工作;
b.移动设备工作面与主轴,保证分中棒的一端测头靠向待加工工件的左侧端面,继续使用微调装置,保证分中棒的一端测头与待测工件进行贴合接触,此时测头相对夹持头进行摆动会慢慢停止,继续使用微调装置,直到测头再次进行摆动工作,不摆动时,测头的位置为X1;
c.沿着Z轴的反向慢慢抬起分中棒到达工件表面之上,并且只沿着X轴移动工作面,让测头靠近工件的右侧端面,测试方法b,最后不摆动时,测头的位置为X2,由此可以推算出X轴坐标原点为(X1+X2)/2;
d.用与b、c步骤相同的的方法找到工件纵向的两个端头位置,分别设为Y1、Y2,由此可以推算出Y轴坐标原点为(Y1+Y2)/2;
e.同时使用Z轴设定器确定工件Z轴原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f.综上所述,工件的X轴、Y轴以及Z轴的坐标原点已经找出;
步骤二:查明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使用大进给量方向切削法对工件进行切割工作,消除了轴向切削力引起的弯曲变形,直接减少误差;
步骤三:用弹簧进行辅助,进一步消除加工时因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同时保证工件的夹具均匀排布,保证夹具的夹紧力分布均匀;
步骤四:如果依然存在误差,此时需要人工制造一个误差量,用来抵消掉工艺系统产生的原始误差,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步骤五:此时需要对仅存的误差进行转移工作,误差转移是指转移工艺的热变形和受力变形等,需要时刻关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转移;
步骤六:最后对相关联的两个平面互相比较参考进行修改,以对方平面为标准进行打磨加工,达到很好的加工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09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