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及储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959.1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3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施天赐;王巧华;黄国军;范海斌;谢裕平;谢欢;陈志华;陈志明;罗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3/02 | 分类号: | B65D53/02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固定部 包覆部 密封部 储物装置 容置体 过盈配合 水平密封 体内 内容物 抵接 内壁 容置 竖直 密封圈密封 密封效果好 多重保护 盖体固定 密封结构 双重密封 体内部 底端 气液 渗漏 泄露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及储物装置,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解决了储物装置的密封圈密封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密封圈设置于盖体内的固定部上,密封圈包括相连接的包覆部和密封部,其中:包覆部抵接固定部的底端并与固定部配合形成水平密封结构;密封部用于盖体固定于容置体上时与容置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形成竖直密封结构;上述储物装置包含有上述密封圈;本发明包覆部抵接固定部形成的水平密封结构能够防止容置体的内容物进入固定部与盖体内部之间造成渗漏,密封部与容置体内壁过盈配合防止内容物沿内壁泄露和外界气液进入;上述密封圈的包覆部和密封部能分别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形成双重密封的结构,对容置体内物体多重保护,密封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圈及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储物罐的密封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食品储存的储物罐需要满足更高的气密性要求。
市面上普通的食品储物罐密封一般采用的是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夹持于罐体与盖体之间以保证两者的水平接触面上能够接触密封。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方面,上述密封圈易脱落,且仅能在罐体与盖体接触的水平面方向上进行密封,而气体或液体往往更易于通过罐体与盖体相配合的侧壁间隙泄露;另一方面,上述密封方式常因接触面不均匀或受力不均匀漏气,已不能满足长时间存放要求,尤其不能满足食品储物罐的密封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及储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储物装置的密封圈密封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盖体内的固定部上,所述密封圈包括相连接的包覆部和密封部,其中:
所述包覆部抵接所述固定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固定部配合形成水平密封结构;所述密封部用于所述盖体固定于容置体上时与所述容置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形成竖直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容置体的端部向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内侧延伸形成所述包覆部,所述密封圈的与所述容置体的内壁配合处向其径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密封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为设置于所述密封圈的圈体外周的环形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环形密封条的厚度沿所述密封圈的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变小。
优选的,所述环形密封条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间隔设置多条。
优选的,所述包覆部为向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环状抵接台,且所述环状抵接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部抵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圈侧设置有与所述盖体内的固定部过盈配合的凸部。
优选的,所述凸部为沿所述密封圈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圈状凸台,每圈所述凸台由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分段组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盖体的内壁相配合的圈状加强檐。
优选的,所述加强檐的外周边缘上开设有减胶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圈体外周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连接于上下两个所述加强檐之间。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向或棱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物装置,包括盖体、容置体以及上述密封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