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规测试设备的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4375.0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11614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君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放大 输出模块 输出 降压模块 闭环控制装置 开关电源模块 单独开关 低电压 高压输出端口 安规测试 比较模块 闭环控制 故障反馈 故障显示 故障消息 开环控制 控制策略 人机互动 设备高压 效果优化 高电压 故障码 原有的 安规 转化 提示 供电 | ||
本发明提出了安规测试设备的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方法及设备。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包括:单独开关模块,设置在开关电源模块与高压放大输出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对高压放大输出模块的供电;降压模块,设置在高压放大输出模块与高压输出端口之间,用于将所述高压放大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压转化为低电压;比较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降压模块输出的低电压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单独开关模块。本发明将原有的安规设备高压输出的开环控制,转化为闭环控制,控制策略得到提高。增加故障码提交,故障显示等故障反馈机制,增加故障消息提示,人机互动效果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安规测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安规测试设备的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闭环控制方法及安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兴未艾。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法规要求是保证最终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人身与财产安全,在符合法规的测试要求后商品才能到市面上去销售。在消费意识高涨的今天,每一个电气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商,必须尽最大的能力,将产品的安全做好。每一种产品的设计必须尽其可能,不让使用者有触电的机会,即使是使用者发生错误也应不会触电。纯电动汽车就是一种特殊的电气产品,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内部使用到高压,为了达到一般公认的安全要求,产品上市前必须进行安全测试。
耐压测试为一种国际安规认证机构所要求的必测项目,产品须于出厂前做百分比的测试。对产品而言,为满足品质的保证及电气安全性的指标,测试方式是将一高于正常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加在产品上测试,并且这个电压须持续一段时间,最后判定只要无绝缘崩溃情形,即可算是通过此测试。如果一个零部件在规定时间内,其漏电流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确定这个零部件在正常的条件下工作,应该是非常安全的。
新能源汽车在出厂前必须进行耐压测试。现有的新能源安规测试设备,在进行交流耐压测试时,会输出一个1.5KV的高压,一旦该高压出现异常(如达到8KV的一个瞬时高压),就会对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单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性影响(被击穿),而且安规检测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必检项,这样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高压控制单元的零部件问题,造成重复性多台新能源车辆故障,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生产效率。
现有的测试设备主要存在高压输出无检测回路的问题,不能够实现高压输出的闭环控制。因此,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安规测试设备的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测试设备高压输出无检测回路的技术问题,实现高压输出的闭环控制,当高压输出异常时,切断高压输出。还可以在安规设备显示屏上通过图像、声光等提示设备故障,提示安规测试暂停。待安规设备维修工程师进行设备检修时,可通过开关,实现临时开环控制,使安规设备维修工程师可以通过示波器等设备,在安规设备高压输出端口对输出高压检测高压波形,协助查找问题真因。设备修复后,安规设备又可以切换回闭环控制,实现正常检测。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安规测试设备的高压输出闭环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单独开关模块,设置在开关电源模块与高压放大输出模块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对高压放大输出模块的供电;
降压模块,设置在高压放大输出模块与高压输出端口之间,用于将所述高压放大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压转化为低电压;
比较模块,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降压模块输出的低电压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单独开关模块。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
闭环开关模块,设置在所述降压模块与比较模块之间,用于切换闭控制环模式与开环控制模式。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连接,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形成故障码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