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3981.0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腾飞;刘泽宇;黄志强;方绍军;沈能标;张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2;B23K37/00;B23K10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黄培智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精准 焊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两个移位机构,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可交替定位在焊接工位和放料工位;两个焊接夹具,分别安装在两个移位机构上,用于动力电池的装夹定位;两个测距模块,分别安装在两个焊接夹具上,用于测量测距模块到焊接夹具内所夹持的动力电池端面的距离;两个焊接模组,分别安装在移位机构的两侧,根据测距模块的测量值对焊接夹具中的动力电池进行同时焊接。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方法。本发明的焊接装置和焊接方法,既能对制造精度低、自身变形大的壳体进行精确定位,又能实现对焊后不良品的有效检验和剔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焊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方法及装置,适用于方形电池双侧盖板的预点焊。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广泛普及孕育了巨大的商机。但是由于使用环境复杂,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极其严格,动力电池自身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其中,电池焊接是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
目前,对于双侧盖板均需焊接的方形电池,业内通常分作两步完成盖板入壳的焊接,首先通过激光打点焊将两面盖板与壳体焊接在一起,再通过封焊将盖板与壳体所有接触面紧密焊接,进而完成整个盖板的密封焊接。
但是,在激光点焊工序中,对装配精度要求高,需要盖板与壳体的压合缝隙小(0.1mm以内),控制难度大;同时,电池壳越做越薄,自身形变量大,制造尺寸误差大,因此需要配备高精度的焊装夹具,才可确保批量焊接时的良品率和焊接效率。
此外,现有的检测手段,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无法对不良品进行有效的检验。譬如CCD视觉识别,由于其受环境光源、电池壳体表面的光洁度、划痕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误识别,而且像素要求高,成本大。
发明内容
针对电池行业上述两大痛点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方法及装置,既能对制造精度低、自身变形大的壳体进行精确定位,又能实现对焊后不良品的有效检验和剔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电池精准焊接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
两个移位机构,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可交替定位在焊接工位和放料工位;
两个焊接夹具,分别安装在两个移位机构上,用于动力电池的装夹定位;
两个测距模块,分别安装在两个焊接夹具上,用于测量测距模块到焊接夹具内所夹持的动力电池端面的距离;
两个焊接模组,分别安装在移位机构的两侧,根据测距模块的测量值对焊接夹具中的动力电池进行同时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焊接夹具包括夹具安装板、盖板压块、固定板和盖板压块驱动机构;固定板竖直固定在夹具安装板上,其一侧具有用于挡住电池壳体其中一侧盖板的盖板挡块;盖板压块位于固定板另一侧,并与盖板挡块相对设置;盖板压块驱动机构安装在夹具安装板上,用于驱动盖板压块远离或靠近盖板挡块。压紧时,盖板预卡入在电池外壳两侧,电池外壳背面贴住固定板,一侧盖板贴住盖板挡块,另一侧盖板面向盖板压块。盖板压块驱动机构动作,盖板压块将盖板压紧至电池壳体中,同时带动电池壳体压紧另一侧盖板,完成动力电池两侧盖板的入壳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焊接夹具还包括壳体压块和壳体压块驱动机构,壳体压块驱动机构安装在夹具安装板上,用于驱动壳体压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的固定板。通过壳体压块压住壳体,可使动力电池定位更加牢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固定板靠近所述的盖板压块的侧面设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与盖板压块抵触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的壳体压块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与壳体压块抵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3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