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2372.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娟;叶晓雯;邓梅萍;邬嘉善;周佩玲;张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B5/04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2404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微电极 记录电极 给药 电极 电生理记录 硅胶套管 末端开口 微量给药 转接器 金属 上固定环 微量注射 下固定环 组织损伤 上端 细软管 穿出 封接 核团 脑区 伞部 下端 下段 记录 制作 | ||
1.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包括给药电极(1)、记录电极(13)和记录电极封接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电极(1)的下段设置有玻璃微电极(2),且玻璃微电极顶端(3)由金属直角转接器(10)的下固定环(11)将硅胶套管(7)下端连接于玻璃微电极顶端(3),并且玻璃微电极(2)的下端设置有玻璃微电极伞部(6),玻璃微电极伞部(6)的底端设置有玻璃微电极末端开口(4),所述金属直角转接器(10)的上固定环(12)将硅胶套管(7)上端连接于细软管(9),所述记录电极(13)的上部设置有记录电极杆部(17),且记录电极(13)的下部设置有记录电极伞部(18),记录电极伞部(18)的底端设置有记录电极尖头(16),所述记录电极伞部(18)与玻璃微电极末端开口(4)之间有间隙(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电极顶端(3)连接硅胶套管(7),且硅胶套管(7)另一端连接细软管(9),并且硅胶套管(7)由金属直角转接器(10)的下固定环(11)和上固定环(12)固定,同时硅胶套管(7)的两端分别与下固定环(11)和上固定环(12)胶粘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电极杆部(5)内径大于记录电极杆部(17)直径,且玻璃微电极末端开口(4)的直径大于记录电极伞部(1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电极(13)的外表面涂有记录电极表面绝缘层(14),且记录电极(13)的顶部设置有记录电极顶部(15),并且记录电极顶部(15)穿刺硅胶套管(7)上部记录电极穿刺孔(8),同时记录电极顶部(15)设置有记录电极接头(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微量给药并进行电生理记录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电极封接器(21)包括玻璃接管(22)和硅胶封管(23),且硅胶封管(23)位于玻璃接管(22)的上部,玻璃接管(22)的底部设置有玻璃接管盲端(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师范学院,未经岭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23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女用光动力凝胶封包敷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伤口快速凝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