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介质、设备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6175.0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峰;林泽宇;许雪婷;林洪玥;曹伟楠;黄联芬;杨波;区洋;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08;H04W16/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束 分配 干扰 协调 方法 介质 设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介质、设备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宏微异构网络中每个用户的波束信息;根据波束信息获取每个微小区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该微小区中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并根据正交关系判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是否均正交;如果否,则根据波束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多个可用波束;如果是,则获取每个可用波束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并根据每个可用波束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和每个可用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对该用户的工作波束进行选择;能够有效减少宏微异构网络下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种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数据量需求的逐步增大,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在使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解决网络容量和频谱效率的过程中,多采用在宏基站下部署超密集小小区的方案。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使用该方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频率和时间资源趋于饱和、干扰严重、覆盖质量差、网络信令开销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宏微异构网络下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宏微异构网络中每个用户的波束信息,其中,所述宏微异构网络包括多个微小区;根据所述波束信息获取每个微小区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该微小区中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并根据所述正交关系判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是否均正交;如果否,则根据波束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多个可用波束;如果是,则获取每个可用波束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并根据每个可用波束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和每个可用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对该用户的工作波束进行选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首先,获取宏微异构网络中每个用户的波束信息,其中,宏微异构网络中包括多个微小区;接着,根据每个用户的波束信息获取每个微小区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该微小区中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并根据该正交关系判断每个用户的工作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是否均正交;然后,如果当前用户的工作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没有全部正交,则根据该用户的波束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多个可用波束;接着,如果该用户存在多个可用波束,则获取每个可用波束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并根据每个可用波束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和每个可用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对该用户的工作波束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有效减少宏微异构网络下波束之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基于波束分配的干扰协调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根据每个可用波束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和每个可用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的正交关系对该用户的工作波束进行选择,包括:判断每个可用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之间是否均正交且该可用波束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如果是,则将该可用波束作为候选波束;根据每个候选波束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确定该用户的最终工作波束,并在确定之后将该用户认定为已协调用户。
可选地,如果当前用户的工作波束与其他用户的工作波束均正交,则将该用户作为独立正交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6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作匹配方法及相关产品
- 下一篇:一种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加工处理用的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