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63459.4 | 申请日: | 2019-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洋;贾艳刚;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叶片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包括:机体主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主体上检测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上的传送机构,设在传送机构一端上方的上料装置,以及固定机体上的旋转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主体上的第一安装支架组,设在安装支架上的三轴运动机构,传动连接三轴运动机构的驱动机构,以及传动安装在三轴运动机构上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为检测探头包括接触式探针和5MHz的超声波检测探头。本发明采用测量探针和超声波对叶片表面及内部进行无损检测,能够快速对曲面扭转度进行检测的同时可以叶片表面和内部的裂缝进行探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设备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叶片在实际使用中对风电的转换率有着重大的影响,是风能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市场上的风力发电叶片大多数多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金属或者玻璃钢材料制成,风扇叶片的曲面的扭曲度是影响的在空中转动速率,进而影响转化速率,其次风扇叶片上的微小缝隙很难用普通的相机设备和肉眼看出,有缝隙的不合格风扇叶在使用中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或风雨侵蚀,缝隙变大最终使风扇叶坠落,对其它设备和维修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叶片检测装置,包括:机体主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主体上检测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上的传送机构,设在传送机构一端上方的上料装置,以及固定机体上的旋转机构;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主体上的第一安装支架组,设在安装支架上的三轴运动机构,传动连接三轴运动机构的驱动机构,以及传动安装在三轴运动机构上的检测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主体中部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的传动装置,以及固定安装在机体本体上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包括,穿插过机体本体的转动轴,以及套接在转动轴一端的转台,所述转台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工件固定盘和固定夹具;所述传动装置套接在转轴和驱动电机输出轴,从而带动旋转机构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机体本体上的固定架,设在固定架上的滑轨和第一X轴丝杠组件,固定安装在丝杠组件上的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且与安装板垂直的L型升降支板,以及固定连接在L型升降支板一侧的第一Z轴丝杠组件和传动连接在Z轴丝杠组件上的真空机械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三轴运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本体上的第二X轴丝杠组件和滑轨,传动安装在X轴丝杠组件上的连接座,以及固定安装在连接座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顶部设有Y轴丝杠组件和滑轨,所述Y轴丝杠组件上传动安装有检测部支板,所述检测部支板的一侧安装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的工作原理为超声波检测;所述检测部的一侧设有第二Z轴丝杠组件;所述X轴丝杠,Y轴丝杠和第二Z轴丝杠组件的一端设有丝杠传动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上的传送带安装架,以及固定安装在传送带安装架上的传送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固定盘包括:固定焊接在转台上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一侧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工件固定盘,所述工件固定盘上设有多个微型固定夹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固定夹具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件固定盘的一侧的限位卡爪,以及固定安装在工件固定盘另一侧的固定夹爪组件,所述固定夹爪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件固定盘上的铰接座,铰接在铰接座上的液压伸缩杆和第一连接杆,以及铰接在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固定夹爪;所述固定夹爪在液压伸缩杆的带动下围绕第一连接杆上下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绿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3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