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7733.9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林;廖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菲尔美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F13/04;B01F13/10;B01F15/06;B01F3/08;C02F1/66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化工 试剂 废液 分类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包括:酸性废液回收罐、碱性废液回收罐和中和处理罐,所述酸性废液回收罐和碱性废液回收罐分别通过废液收集管与第一波纹斜板隔油池和第二波纹斜板隔油池的出水口连通。本发明中,通过将化学化工试剂中的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进行分类回收,并对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进行相互中和处理,利用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自身特性实现已废治废综合利用,处理方便,成本较低,并在回收处理时将通过波纹斜板隔油池对去中的浮油进行处理,且在中和处理时通过换热盘管对中和处理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对废液中的浮油进行回收,同时对中和反应的热量进行回收,提高中和处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化工废液就是在化工生产中排放出的工艺废液、冷却液、废气洗涤液和设备及场地冲洗液等废液。这些废液如果不经过处理而排放,会造成液体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工农业的生产,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在多分为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且废液中含有浮油,在对化学化工试剂废液进行回收处理时多为直接通过试剂对其进行中和处理,然后在进行后序处理,由于废液中含有浮油,且在处理时缺少对中和处理放热进行的热量进行回收处理的措施,导致热量浪费,严重影响处理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学化工试剂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包括:酸性废液回收罐、碱性废液回收罐和中和处理罐;
所述酸性废液回收罐和碱性废液回收罐分别通过废液收集管与第一波纹斜板隔油池和第二波纹斜板隔油池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中和处理罐的设有预混处理管,且预混处理管的内侧嵌入设有混合搅拌轴,其中,混合搅拌轴贯穿于预混处理管并延伸至中和处理罐的内部,所述混合搅拌轴位于预混处理管内侧部分外侧焊接有预混搅拌架,所述混合搅拌轴位于中和处理罐内侧的部分外侧焊接有混合搅拌桨;
所述预混处理管的顶部两侧成八字形连接有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且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的顶端分别与酸性废液回收罐和碱性废液回收罐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上分别设有调节阀,通过对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上的调节阀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的流量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在中和处理时对酸性废液和检修废液的供给流量进行控制,便于对中和处理更加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之间通过电机固定架螺旋固定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混合搅拌轴后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波纹斜板隔油池和第二波纹斜板隔油池均通过废油回收管与废油收集池连通,通过废油收集池配合废油回收管对第一波纹斜板隔油池和第二波纹斜板隔油池中分离的废油进行回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和处理罐的一侧壳体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中和处理罐的另一侧壳体顶部安装有PH计,且PH计延伸至P中和处理罐的内侧,所述中和处理罐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排液管,PH计用于测量中和处理罐中和处理是否全面,加料口用于在中和反应没有全面时添加辅助中和处理药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换热盘管;
所述换热盘管固定设置在中和处理罐的内壁上,且换热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连接管和出水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菲尔美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德菲尔美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7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