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箍筋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4219.X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葛黎明;赵明朝;郝永跃;刘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1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张云波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工艺 | ||
一种箍筋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A箍筋与B箍筋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制作A箍筋,选取一根足够长的钢筋,将钢筋的一端设为A箍筋弯制起点,在A箍筋弯制起点处先弯制弯钩;步骤B:将钢筋向右延伸直至第一A箍筋弯折点,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一处桥面剪力筋;步骤C:第一处桥面剪力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右弯制,到第二A箍筋弯折点时,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二处桥面剪力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加工工艺可以有效的减少钢筋接头及焊接次数,从而可以调高加工效率,减少人工的操作,相邻箍筋之间的相互连接,使得相邻箍筋之间具有更好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同时A箍筋与B箍筋的一体化成型,使得预制梁具有更好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箍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箍筋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的钢筋,箍筋按结构的不同分为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将箍筋焊接在横向钢筋上形成钢筋骨架,每个箍筋均需要与横向钢筋进行电焊,具有较多的钢筋接头和焊接次数,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连续性的箍筋的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箍筋的加工工艺,A箍筋与B箍筋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制作A箍筋,选取一根足够长的钢筋,将钢筋的一端设为A箍筋弯制起点,在A箍筋弯制起点处先弯制弯钩;
步骤B:将钢筋向右延伸直至第一A箍筋弯折点,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一处桥面剪力筋;
步骤C:第一处桥面剪力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右弯制,到第二A箍筋弯折点时,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二处桥面剪力筋;
步骤D:第二处桥面剪力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右弯制,到第三A箍筋弯折点时,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三处桥面剪力筋;
步骤E:第三处桥面剪力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右弯制到A箍筋端部,将钢筋向上弯制,再将钢筋向左弯制,再将钢筋向下弯制,使得钢筋回到A箍筋弯制起点处,形成A箍筋弯制终点;
步骤F:A箍筋位于同一平面上,在A箍筋弯制终点沿A箍筋所在平面纵向弯曲,重复上述步骤A-步骤F的操作,使得A箍筋形成一个连续的结构;
步骤G:制作B箍筋,选取一个你足够长的钢筋,将钢筋的一端设为B箍筋弯制起点,在B箍筋弯制起点处先弯制弯钩;
步骤H:将钢筋向左延伸,再将钢筋向下弯折到底,再将钢筋向右弯制,再将钢筋向上弯制,直至钢筋到第一肋板弯折点;
步骤I:将钢筋在第一肋板弯折点处进行弯制形成第一处肋板架立筋;
步骤J:在第一处肋板架立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上弯制,到第二肋板弯折点时,将钢筋进行弯制形成第二处肋板架立筋;
步骤K:第二处肋板架立筋弯制好后,继续将钢筋向上弯制,使得钢筋回到B箍筋弯制起点处,形成B箍筋弯制终点;
步骤L:B箍筋位于同一平面上,在B箍筋弯制终点沿B箍筋所在平面纵向弯曲,重复上述步骤G-步骤K的操作,使得B箍筋形成一个连续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4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开关及其操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体体态图像的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